全羅道 幼學 邊徽容 等右拜 啓 臣矣段 臣矣身等 敢將丙子虜亂時 倡義諸臣請褒事 相率齊籲於 法駕之前是白齊 夫亡身赴國難者 朝家之所褒賞 古今之所歎惜 或有年久事 往地遠路險 則不得不仰達 請褒 乃是勸獎忠臣 諭德義旅者也 昔在丙子 邦運不幸 北虜倡蹶擧世波盪 大駕在南漢行在所 乃以絲綸十行頒下八路 哀痛恳惻 激起勤王之師 于是時也 湖南一道 首先舊發 而其倡義諸臣 皆是一代忠義之士 或以文蔭朝官 或以讀書儒生 而皆激勵村民 召募義旅 張空擧肙 白刀有乞以馬解於大明 此乃運天地而不悖 俟百世而不惑者也 及其倡義 而出檄文四布人人慕義 一邊收聚軍丁 一邊裝束軍器 期會于礪山 自礪山 進戰于淸州 自淸州 進戰于果川 以死爲矢 此莫非忠憤所激 許國亡身之意也 夫果川之戰到今照人耳目 而其軍丁 都合一萬二千二百名是白遣 此時勤王路阻 故丁丑正月二十日 始通南漢 其時督戰御使臣金慶餘 奏達湖南義旅之勝於果川事 則 仁廟朝傳曰 白示赴敵 自古希罕稱讚不已此可以爲當時訂案是白遣 諸義士軍 是日三更夜襲破胡賊 斬首五六百級 而師未到南漢 一朝遽中城下之盟諸義士 北向痛哭 所聚軍糧 盡致於朝家 破兵南歸 雖未能報 皇朝再造之恩 保南漢已下之城 而其爲秉義 赴難之心 固足以軒天地耀日月 其時檄文 及倡義諸臣名姓 爲在於順天府玉川書院中是白如可 庚申分 又爲搜出是白遣 其他搜討古讀之盟書 出於金元健子孫古祀錦囊中是白遣 都體府踏印文牒 出於李順吉子孫毁屋古藏竹器中 年月日時 與玉川書院古紙 一一相符是白如乎 天不若使諸賢臣倡義事 請路不至經晦 而其義士中 主論非檄倡義之人 乃是南原安景達黃廷稷諸人 而安景達 則文成公安裕之後孫也 其五代祖安貴行 以典籍 爲陽城縣監 聞端届孫位 投卽徑歸屛旅山問 故屢召以官不起 因以沒世 及 正宗大王 特贈大司諫 此其世著忠孝 而安景達 又以陰授主簿 不應命逮 夫丙子亂旧君父蒙塵 臣子當死 況五家世守節義此正以死報國之狀也 乃告家廟 訣妻子 率家僮 儲家財赴難 與同志人李順吉黃廷稷李馠李士穎 會於全州 前進礪山 同赴李興浡陣中 而列邑義士 鱗次繼至 盖黃ㅇㅇ 其父進在壬辰倭亂時 以忠淸兵使 戰亡於晉州者也 李馠卽全羅監司歲龜之曾孫也 李順吉 卽國初元勳 商山君敏道之後也 李士穎 卽領議政俊慶之孫也 皆以忠義自勵 而其中李興浡 則已蒙當時贈職 安ㅇㅇ黃ㅇㅇ李ㅇㅇ李ㅇ李ㅇㅇ五人 尙未蒙褒崇之典 故一邑儒生 不勝抑鬱 玆敢同聲仰籲於…이하 결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