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譜 高麗忠憲王四十四年丁巳公一歲 宋寶祐五年【蒙憲宗 年】忠憲王四十五年戊午公二歲 宋寶祐六年【蒙憲宗 年】忠憲王四十六年己未公三歲 宋開慶元年【蒙憲宗 年】忠敬王元年庚申公四歲 宋景定元年【蒙中統元年】忠敬王二年辛酉公五歲 宋景定二年【蒙中統二年】忠敬王三年壬戍公六歲 宋景定三年【蒙中統三年】忠敬玉四年癸亥公七歲 宋景定四年【蒙中統四年】忠敬王五年甲子八歲 宋景定五年【蒙至元元年】忠敬王六年乙丑公九歲 宋咸淳元年【蒙至元二年】忠敬王七年丙寅公十歲 宋咸淳二年【蒙至元三年】世譜曰南寇入境侵掠公從父母避亂于八影山安養洞賊鋒幾及於母公以身蔽母呼泣禱之願以身代寇亦感而憐之終不害焉朝廷嘉其孝義以旌其閭閭今在天安郡廣德山下豐西里題曰孝子高麗宣忠同德佐理翊祚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都僉義政丞判選部事高興府院君英密公柳淸臣之閭祀宇亦在其傍忠敬王八年丁卯公十一歲 宋咸淳三年【蒙至元四年】忠敬王九年戊辰公十二歲 宋咸淳四年【蒙至元五年】忠敬王十年己巳公十三歲 宋咸淳五年【蒙至元六年】忠敬王十一年庚午公十四歲 宋咸淳六年【蒙至元七年】忠敬王十二年辛未公十五歲 宋咸淳七年【蒙建號元至元八年】忠敬王十三年壬申公十六歲 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忠敬王十四年癸酉公十七歲 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忠敬王十五年甲戌公十八歲 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世譜曰十八登第【麗史世家曰五月庚辰賜朱錠等及取進士第選擧曰兪千遇知貢擧張鎰同知貢擧賜朱錠等二十五人明經一人恩賜三人及第】忠烈王元年乙亥公十九歲 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忠烈王二年丙子公二十歲 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忠烈王三年丁丑公二十一歲 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忠烈王四年戊寅公二十二歲 宋祥興元年【元至元十五年】忠烈王五年己卯公二十三歲 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麗史世家曰秋七月己酉遣承旨趙仁規如元奏禀修造戰艦時公同八〖入〗忠烈王六年庚辰公二十四歲【元至元十七年】世家曰五月甲戍柳庇還自元帝勅以本國軍卒防禦倭賊○本傳曰柳庇幼開悟有瞻氣習蒙語【史云國家選子弟通敏者習蒙語】屢奉使于元善應對由是爲忠烈寵任補郞將敎曰庇隨趙仁規盡力立功雖其家世當限五品且於其身許通三品又陞高伊部曲爲高興縣趙遷將軍【史地理篇曰忠烈王十一年陞爲高興縣云】忠烈王七年辛巳公二十五歲【元至元十八年】世家曰五月癸亥行省摠把報是月二十六日諸軍向一岐鳥忽魯勿塔船軍一百十三人梢水三十六人遭風失其所之遣郞柳庇告于元○秋七癸卯郞將柳庇還自元帝許耽羅鎭戍卒五十名出陸耕種○九月乙亥中郞將鄭公郞將柳庇還自元帝勑曰王勞於軍事其勿來朝忠烈王八年壬午公二十六歲【元至元十九年】世家曰六月己丑蠻軍摠把沈聰等六人自日本逃來言本明州人至元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從葛刺夕萬戶上船至日本値惡風船敗衆軍十三四萬同棲一山十月初八日日本軍至我軍飢不能戰皆降日本擇留工匠及知田者餘皆殺之王遣上將軍印候郞將柳庇押聰等送于元○九月甲子郞將柳庇還自元帝賜王駙馬國王金印忠烈王九年癸未公二十七歲【元至元二十年】世家曰三月乙卯朔中郞將柳庇還自元言帝徵江南軍將以八月東征日本忠烈王十年甲申公二十八歲【元至元二十一年】忠烈王十一年乙酉公二十九歲【元至元二十二年】忠烈王十二年丙戍公三十歲【元至元二十三年】忠烈王十三年丁亥公三十一歲【元至元二十四年】世家曰五月壬寅王聞乃顏王叛遣將軍柳庇如元請擧兵助征時乃顏使本國叛人庾超來推勘逃軍超聞乃顏叛逃至金郊遣人捕斬之○六月壬戍柳庇還自元帝許助兵○秋七月壬寅東京摠管康守衡遼東宣慰使等遣人來言曰若王未能速赴宜先遣精兵一千王乃遣將軍柳庇中郞將吳仁永如元奏親將兵己發○八月丁卯柳庇吳仁永等還自元言帝親征乃顏擒之拔其城車駕還燕京罷諸路兵且命王乘傳入賀節日王喜拜庇爲大將軍仁永爲將軍○戊辰公主遣柳庇如元請從王八〖入〗朝忠烈王十四年戊子公三十二歲【元至元二十五年】田家曰九月戊申遣大將軍柳庇如元奏王親朝忠烈王十五年己丑公三十三歲【元至元二十六年】世家曰六月庚戍遣大將軍柳庇竊苧布將軍南梃獻鷂○七月乙酉柳庇還自元帝賜王玉帶公主金袍○九月丙申遣將軍柳庇如【元】忠烈王十六年庚寅公三十四歲【元至元二十七年】世家曰八月庚寅遣大將軍柳【庇】如元乞師且奏避賊江華○九月己未柳【庇】還自元帝悉從所奏○十一月丁未遣大將軍柳【庇】如元奏哈丹入雙城忠烈王十七年辛卯公三十五歲【元至元二十八年】世家曰十一月己卯【遣】大將軍柳【庇】將軍許評如元請世子還國忠烈王十八年壬辰公三十六歲【元至元二十九年】世家曰八月丁未世子謁帝于紫檀殿鄭可臣柳庇等隨入有丁右丞者奏江南戰船大則人矣遇觸則毀此前所以失利也如使高麗造船而再征之日本可取帝問征日本事洪君祥進言日軍事至大宜先遣使問諸高麗然後行之帝然之忠烈王十九年癸巳公三十七歲【元至元三十年】世家曰十二月辛卯王次撫寧縣世子遣將軍柳庇進紫韋裘一領暖帽二頂忠烈王二十年甲午公三十八歲【元至元三十一年】世家曰十二月庚辰遣右承旨柳庇直寶文署柳仁明如元賀正忠烈王二十一年乙未公三十九歲【元成宗元貞元年】世家曰春正月己巳以柳庇爲左承旨【鄭可臣安 柳陞等竝十二人】○五月丁亥遣贊成事印候如元請世子婚又遣左承旨柳庇請加王太師中書令降公主印章改世子印章帝皆不允忠烈王二十二年丙申公四十歲【元貞元二年】世家曰春正月壬申遣副知密直事柳庇如元請世子婚忠烈王二十三年丁酉公四十一歲【元成宗大德元年】世家曰冬十月辛卯以柳庇同知密直司事監察大夫【鄭可臣閔宗儒等竝八人】○冬十月丙申遣趙仁規印候柳庇如元賀生皇子且告糶請傳位忠烈王二十四年戊戌公四十二歲【元大德二年是年忠宜受禪】○世家曰五月辛卯敎曰先王設官分職蓋欲得人而共圖庶務以柳庇爲光政副使兼知機務【竝趙仁規安等二十八人】○七月戊戍復改官制以柳【庇】知密直司事左常侍○八月甲子以柳【庇】判密直司事忠烈王二十五年己亥公四十三歲【元大德三年】【忠烈王復位】○世家曰夏四月己未元遣塔海濶濶不花執韓希愈李英柱元卿判密直柳庇都評議錄事宋之罕以歸○八月己亥以宋{王+分}監修國史安珦修國史閔漬同修國史罷車信崔有渰柳庇吳仁永劉福和洪詵忠烈王二十六年庚子公四十四歲【元大德四年】忠烈王二十七年辛丑公四十五歲【元大德五年】忠烈王二十八年壬寅公四十六歲【元大德六年】世家曰二月乙丑朔遣贊成事柳庇如元吊晉王喪○十二月壬午贊成事柳庇偕伯都孛羅如元忠烈王二十九年癸卯公四十七歲【元大德七年】世家曰秋七月乙丑元遣斷事官帖木兒不花翰林李學士來中書省奏奉聖旨宰相崔有渰韓希愈柳庇與使臣收管石冑及天補天卿天琪赴京帖木兒不花遣其价于安南府捕金世等四人先是世訴石胄于中書省今欲使胄世對辨故執之○十二月壬申以柳庇爲贊成事【竝安珦金台鉉等十八人】忠烈王三十年甲辰公四十八歲【元大德八年】世家曰夏四月丙申前中贊韓希愈贊成事崔有渰柳庇還自元有渰庇詣中書省求奏請還前王喪未獲而還忠烈王三十一年乙巳公四十九歲【元大德九年】世家曰十一月戊午王如元孫慶平公江陵君及韓希愈王惟紹韓愼宋邦英宋獜崔有渰柳庇金深金延壽等從行忠烈王三十二年丙午公五十歲【元大德十年】忠烈王三十三年丁未公五十一歲【元大德十一年】【是年忠宣迎立元武宗功第一封瀋陽王】○世家曰三月辛卯前王遣同知密直司事金文衍上護軍益儒來夜人巡軍府宣判批以柳庇爲都僉議贊成事判軍簿司事【竝金深等三十人】○忠烈王留元三年公泣血祈懇送王還國元皇成宗嘉其忠義賜名淸臣因令知制誥張相公賦詩以贊其事其詩曰聖主知賢相親呼改舊名千金輕似葉一字重難衡月白秋江淨塵磨古鏡明願君留此德孫後見孫榮○世家曰夏四月元勑王還國因署行省以鎭撫忠烈王三十四年戊申公五十二歲【是年忠宣復卽王位】【元武宗至大元年】忠宣王元年己酉公五十三歲【元至大二年】世家曰夏四月辛未以柳淸臣爲贊成事○十一月辛未王日金文衍家百官會梨峴新宮王下敎略曰至元二十八年予與鄭司臣柳淸臣等詣紫檀殿裹親奉世祖皇帝聖旨云同姓不得通婚天下之通理況爾國識會文字行夫子之道不應娶同姓時有李守丘傳說柳淸臣又傳譯鄭可臣本國因循未還遽革耳自令著宗親娶同姓者以違背聖旨論又敎曰大德九年冬本國宰相洪子藩崔有渰柳淸臣金深金利用等圖安朴稷重義輕身偕赴朝廷論列利書爲孤請還具功殊異宜別錄敍用是日下批判檢校之職益繁矣忠宣王二年庚戌公五十四歲【元至大三年】世家曰八月戊申以贊成事柳淸臣爲僉議政丞○世譜曰以社稷勳封高興府院君○本傳曰拜僉議政丞封高興府院君賜玉帶世家曰九月乙酉柳淸臣爲僉議贊成事高興君忠宣王三年辛亥公五十五歲【元至大四年】世家曰秋七月乙亥以資贍副使韓坦私造銀幣命政丞柳淸臣等杖之忠宣王四年壬子公五十六歲【元仁宗皇慶元年】忠宣王五年癸丑公五十七歲【世家曰三月丁酉以柳淸臣爲僉議政丞】【元皇慶二年】【是年二月王留元不欲東還以世子燾見于帝請傳位帝命冊封是爲忠肅王忠宣又以異母兄江陽公滋之子暠爲瀋陽王世子四月忠宣不得己與公主及新王還自元以暠留燕爲禿魯花六月新王卽位】忠肅王元年甲寅公五十八歲【元延祐元年】忠肅王二年乙卯公五十九歲【元延祐二年】忠肅王三年丙辰公六十歲【元延祐三年】【是年忠宣癸子帝傳瀋王位于世子暠自稱太尉王】○世家曰十一月丙辰遣政丞柳淸臣如元賀正忠肅王四年丁巳公六十一歲【元延祐四年】忠肅王五年戊午公六十二歲【元延祐五年】忠肅王六年己未公六十三歲【元延祐六年】忠肅王七年庚申公六十四歲【元延祐七年】【是年五月帝命太尉王降香于江南十月自江南還宦者伯顔豆古思讚于帝十二月流吐蕃】忠肅王八年辛酉公六十五歲【元英宗至治元年】世家曰二月丙寅金利用致仕復以柳淸臣代之○夏四月丁卯王如元四更出自陽善門百官不及拜辭柳淸臣元忠韓渥尹碩柳有奇安珪等從之○十一月壬午上王寄書崔有渰權薄裵挺李瑱許有全金{貝+居}趙簡等曰予以十月六日到吐蕃撒思結似聞帝許予還國其言若實公無以爲念不然與柳淸臣議以高王之於聖武元皇之於世皇率先歸附佐運樹功先考忠烈王得尙公主予於帝室亦有微勞之意表請于帝奏記丞相俾余無久於此忠肅王九年壬戍公六十六歲【元至治二年】【是年三月帝因讚責王收國王印時瀋王方宰於帝曺頫蔡河中等謀立瀋王讚王萬端 八月權漢功蔡洪哲等上書于元請立瀋王百官不署名九月又集百官署名呈于元元不受云云】忠肅王十年癸亥公六十七歲【元至治三年】忠肅王十一年甲子公六十八歲【元泰定帝元年】忠肅王十二年乙丑公六十九歲【元泰定二年】忠肅王十三年丙寅公七十歲【元泰定三年】忠肅王十四年丁卯公七十一歲【元泰定四年】忠肅王十五年戊辰公七十二歲【元文宗天曆元年】忠肅王十六年己巳公七十三歲【元天曆二年】世譜曰忠肅王十六年己巳六月二十四日庚戍公卒于燕元主【文宗】命以禮葬之乃命待詔李師曾畫像二本又命翰林學士趙孟頫作贊贊曰自王之西歸聖君大小之臣從如雲曰維柳公致忠勤磊落耿介氣不群上爲皇家立功勳國人愛敬咸欣欣虎符龍衣耀朝昕畫像儼若漢冠軍載瞻儀容挹淸芬公孫濯侍公在元仍遭公喪奉主東還乃趙松雪筆時再至元【順帝年號】三年丁丑四月卽忠肅王後六年贈諡英密拜濯爲監門衛大護軍進封高興君恭愍王十五年【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夏五月眞宗寺【奉英密公畫像所也】落成自上特降香幣以賁其會李文忠公穡記曰滿朝搢紳奔走讃歎坐無虛席者十日又曰公祖英密公有重名至元間其後相德陵又相毅陵身都上相十三年○公卒後六十三年癸酉我 太祖康獻玉遣重臣致祭墓道 贈領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