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昭穆共一位辨【庚辰】 或問兄弟傳國昭穆如何定。甲則曰兄弟嘗爲君臣。便同父子。當各爲一世。乙則曰兄弟不相爲後。當同昭穆共一位。兩說角爭。紛紛不休。吾子何擇而從。余應曰此非草莽末學所敢擬議。然愚聞之。帝王家承統。與私家絶不同。以宗廟社稷爲重故也。故不必祖子孫相繼。或以兄繼其弟。或以叔繼其姪。旣繼其位。則天屬雖曰兄弟叔姪。而前王君也。後王臣也。嘗爲君臣。皆有父子之道焉。故春秋文公二年特書曰。八月大事於太廟。躋僖公杜。註曰僖公閔公庶兄。繼閔而立廟。坐宜次閔下。今升在閔上。故書而譏之。公羊穀梁左氏胡氏一辭以臣先君子先父譏之。夫子譏臧文仲不知者三。縱逆祀【杜註聽夏父躋僖公】居其一。周之孝王以懿王叔父嗣其位。而朱子大全周廟圖。以懿王當孝王之禰廟。竝共王穆王昭王爲四世之廟。宋之太祖太宗。兄弟相繼。而朱子擬定祫享位次。以太祖爲穆而擬周之文王。以太宗爲昭而擬周之武王。哲宗徽宗與欽宗高宗。亦皆兄弟相繼。而以哲宗爲穆。祭第六室。徽宗爲昭。祭第七室。欽宗爲穆。祭第八室。高宗爲昭。祭第九室。觀此則彼同昭穆共一位之論。決知其無據也無義也。且父子君臣均是倫綱。而私家恩掩義故。一以父子爲重。帝王家義掩恩故。一以君臣爲重。是以王世子於父王。不得稱父。而以稱君者稱之。禮父母之喪。達乎天子。諸父昆弟之喪諸侯絶。若兄弟繼立。則斬衰三年。居憂諒陰。所以服君親也。服以君親而同昭穆共一位。則名實不其紊矣乎。先師嘗曰天之生物。使之一本。今同昭穆共一位。則二禰雙祖。不幾於二本乎。雖以私家言之。旁親班祔。或可二三。而正尊之統。一而不二。況以帝王家承統之重。一位二主。則孰爲正尊。孰爲班祔乎。此言恐明白洞快。說之盡矣。曰退溪文昭殿議。爲仁明兩宗升祔事。而但言其同一室幷一坐之不可。而不言其同昭穆共一位之非。至於圖則直言兩宗於昭位。嶺中前輩多祖述之。有曰文昭殿議堪千古。又有曰兄弟同昭穆。合乎人情天理。此不可易。其說益張。牢不可破。奈何。曰退陶此議。專爲仁宗而發。仁宗神主不入原廟。而別處異殿。人神鬱抑二十有餘歲。我朝同昭穆共一位之法。見於五禮儀宗廟圖說。而爲旣成見行之典禮。則姑因此而急於仁宗之祔廟。其昭穆得失。不暇及也。蓋亦不得已也。然觀其與奇明彦書。可覷其微旨矣。其書略曰蓋兄弟繼立。嘗臣事而受傳統。如天經地義。萬古不可易。故春秋之旨。程朱之論。皆處以各爲一世。今雖以上遷之難。不能用其說也。若因此而遂欲忘傳統之重。忽事君之義。擯替先君。仍置別處。而徑以明宗升祔。上繼中宗。則其違經旨背正論。得罪於大倫爲如何哉。又曰不遷四親。與毋過五室。極知竝行之爲難矣。故一室分兩。不得已。而姑欲爲目前之計。然以賀循廟室象常居。未有二帝共處之義之說觀之。亦殊未安云。細讀此書。則退陶之旨。準之孔子朱子而無差異也。今以孔朱定論。一付之未敢知者。而乃曰我述退陶之旨。則不其近於誣乎。聖人之言。萬世之標準。今以同昭穆。合乎人情天理。則聖人之言置之何處。甚可懼也。曰子之論固然。然兄弟各爲一世。則親未盡而上遷高祖。或遷至於曾與祖。不爲未安乎。天下之事變無窮。若吳壽夢之四子相繼而立。則壽夢之孫。其將祧去壽夢而不疑乎。若晉獻公之五公子相繼而立。則第五之卓子。亦將祧去獻公而不疑乎。曰此則我先師亦已辨之曰。親未盡而遽行祧遷。雖若缺於私情。然大義所在。私情之有時而不得伸。不一其事。奈何於此冒二本之嫌。而伸自己之私乎。承統不止兄弟繼立。或叔繼姪祖繼孫。亦數其行第而共一位。則後王反在前王之上。臣而臨君。子而先父。於義安乎。叔繼姪者。禰廟遷則隨而遷矣。祖繼孫者。祖廟遷則亦隨而遷矣。親未盡而遽遷。獨爲未安。而後王之遷。先於前王。獨不爲未安乎。【止此】琦因此思之。彼以親未盡爲言。則叔繼姪祖繼孫者。於先王已祧之主。爲親未盡。抑當奉還于太廟。而不敢以班祔。則是亦正位也。非祖非禰之外。更有正位別室歟。抑凡祭有廢。莫敢復擧。旣祧之主。難以奉還。則叔繼姪祖繼孫者。當不祭高曾之位歟。此亦皆非未安之甚者耶。且天下之事變。雖無窮。豈有四子五子繼立之事乎。設或有之。恐不可以私情廢公義也。大抵回互於此說者。寔由於不深知君臣便爲父子之義也。朱子明明言兄弟嘗爲君臣。便同父子。各爲一世。禮之正法。今日見行廟制。兄弟相繼者共爲一世。禮之末失也。此非朱子倡論。實傳法於周公孔子。恐不敢有異議也。曰然則其祝式。直稱考稱子耶。曰否不然。君臣便有父子之道。非可以君臣直稱父子也。故沙溪以爲當依通典。自稱嗣皇某。而於先君。當別有稱號。南塘則曰先王當稱大王。而不稱祖若考。依此行之。恐無異辭。曰往昔哲廟之於憲廟喪。是叔繼姪。而祝式梅山獻議。自稱嗣王臣。而稱憲廟以皇姪。華西則直稱皇考。此皆何如。曰梅山議。重菴駁之甚明正。可考也。華西之論。愚亦得聞於友人處。而未見原書。不敢信其必然也。廟雖當禰。而直稱考。恐終未安。稱禰廟者。以傳統言也。不稱考者。以其非倫也。昔月沙李文忠公論此曰。有父子之義。而無父子之名。沙愼兩先生。皆擧以稱頌於當朝諸公。此義恐不可易也。此皆夙昔與人究詰而未竟者。今因或人設難。記之如右以質於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