민간기록문화
통합검색플랫폼

기관별 검색

검색 범위 지정 후 검색어를 넣지 않고 검색버튼을 클릭하면 분류 내 전체 자료를 볼 수 있습니다

전체 으로 검색된 결과 56403건입니다.

정렬갯수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南坡集後叙 往在癸未。知長興府見其山川秀麗。意必有卓犖魁梧之士出於其間。曰有上舍李公卽其人也。文章謹嚴。學術通明。與蘆沙奇先生友善。講磨道義。以至天人性命之奧。皆能窮極其妙。湖以南學之於公者。稱之曰南坡先生。公與吾本生先君子爲同庚。余甚興感而愛慕之。往復以時。議人之所不議。凡有疑難。靡不質問而究解。且屬我先人太愚先生文穚。正其訛誤。賴以成編。受知於公而受賜大矣。逮當丁亥再任。更展舊誼。托契尤深。何圖數年之間。千里分張。箋札亦稀。公又云沒。載瞻之良。旣柏之實。乾坤納納。我安適從。公之孫善遠甫。以累然斬服。謁余于京師。不覺愴涕。蒐輯公之遺文三冊。要我弁其卷義。不敢以不文辭。謹書如右。以待後之立言君子焉。崇禎紀元後五庚寅菊月下澣。德恩后人宋綺老述。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黙軒序【朴寅煥】 號起中葉。古未嘗有也。三代聖賢名而已。兩漢文章字而已。又或有名而無字。有字而無名。人之一身。名與字不能擔着。湮沒無稱者。滔滔皆是。然則人之稱號。有似乎附贅懸疣。騈拇枝指也。奚足尙哉。從遊者朴春汝甫。以黙軒自號。問序於余。嗟歎良久曰。黙之義至矣盡矣。易大傳曰。嘿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此成德事也。欲臻成德者。自不妄語始。則黙也者。非不言之謂也。動靜云爲。不失其時。此之謂嘿也。子苟有志乎學。則去其黙軒之號。求其黙軒之實。則後十年山陽某村人。將曰黙軒朴某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止雲序【金擎鉉】 吾友國敏甫。自號曰止雲。請予記數字。予應之曰。吾聞君子周急不繼富。子之手足矣。胡乃借聽於聾耶。夫雲之爲物。往來起滅。儵焉忽焉。無時無處不可以一止字牢定也。雖然程夫子論定性書曰。動亦定。靜亦定。論艮卦彖曰。與其非外而是內。不若內外之兩忘也。以此觀之。則止之一字。已該動靜。而吾儒之出處去就。雖若無定。而善觀者。反躬艮背。則一止字足矣。極言之。則乾卦之潛見飛躍。夫子之仕止久速。不出乎此矣。國敏甫以月峯之肖孫。學有淵源。業傳箕裘。不求聞達。知足知止。不出家而成敎於遠邇。斯人豈易得哉。余以彌甥。不擇巧拙。於是乎言。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可菴序【金永夏】 爲善最樂。東平語也。善之爲物。首出於易大傳。而放於六經。布於四書。在四德。則元是善之長也。在四端則仁是善之始也。其名也。已經聖人口語。而若其四字一句。至東平檃括之格言也。豈不富矣哉。雖然先於東平。而鄒孟氏有可欲謂善之訓。可欲與最樂一串貫來者也。約言則可一字。非爲善之的乎。金君五賢。朽物晩契也。生幷一鄕。不聞不見。余自鰲山撤歸之後。幸接鄰里。一見可知其善人。於是始覺有隱君子也。南面素稱老人之坊。而十年內外。故人多老死。後學少趍向。隱几獨坐。兀兀窮年。吾病而問之者誰人。吾唱而和之者幾人。每一念到。則訪五賢。庸德之行庸言之信。娓娓而不知倦。與之語雖不盡解。比諸四面。墻壁天壤矣。問其所讀。則幼讀通史。冠入論孟。隨例隨讀。而才本鈍根。性又遲重。不能領解。年纔二十五。奄哭風樹。書冊亦隨之永訣。余聞其語。戚然起敬曰。君之不學。非君之罪也。以若魯鈍之才。厚重之質。加之工夫。則豈有不通之理乎。雖不讀書。而動靜云爲。皆自心學中出。則君之美質可知。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君以朝聞夕死之訓。着之心胸。案置小學一部。念玆在玆。死而後已。則子畏讀書之人乎。讀書之人畏子乎。雖曰未學。吾必曰可。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庚寅除夕與同志會山齋。誠缺界奇遇酒闌共拈一律。 嶺湖邂逅漢城東。此地那期得與同。人事枉勞千里外。世情奔走百年中。一種羈懷催髮白。五更深話剪燈紅。香栢盈樽來共慰。流年欺我漸稱翁。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上元小會 一遊遂卜上元時。搖蕩春光定不遲。嘲我年來嗜濁酒。共君今日話淸詩。野梅惻惻姑無信。庭草生生好有期。不欲別尋方外樂。苦吟此地皺愁眉。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傳燈寺 呼僧問往事。杳杳幾千年。但說曾所見。再經被腥羶。差强梁元帥。無恐異樣船。聞此三嘆息。起看牧翁篇。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蘆沙先生挽章 群聖傳心法。不過一貫之。行藏知俟命。中道貴隨時。運復三千里。人當五百期。淳風久已邈。夫子獨能爲。嶽降人皆仰。堂封國共傷。生有挺豪質。又安踐履方。洪猷涵海氣。妙契發天光。千古無窮淚。後生何日忘。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謾成 鼻藏三斗醋。齒和五音韲。識得此中意。施爲未必低。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奉和蘆沙先生丈入山韻 湖省群山瑞嶽宗。瞻之慱厚仰之隆。主翁不敢靑城唾。表德如今喚作公。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贈許少癡 此地誰知今日知。官梅春色十分垂。苦吟豈不緣詩瘦。活畵偏多得格奇。雪後看山心亦潔。夜深得月喜還癡。元來世事非偶合。未得芳鄰是一噫。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挽鄭伯仁【碩朝 二首】 萊州華閥擅箕城。詩禮簪纓世有名。更得吾兄能趾美。月巒秀色與崢嶸。石火光陰六十春。高人一去巷無人。那堪復聽山陽笛。回首西雲淚滿巾。

상세정보
朱子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於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爲健順五常之德。觀此。可知其物無不具五常之性。而性無不具五常之理也。何者。陰陽五行。若闕一便。生物不得。而纔有是氣。已有是理。理則一本。而氣則萬殊。故所乘之理。亦自不同。以兩儀言之。則陽之理健。陰之理順。以五行言之。則木之理仁。金之理義。火之理禮。水之理智。土之理信。自異軆而觀之。則健順五常。似各自爲一德。而自一統而言之。則健順五常。便俱是一理也、故乾健坤不同。而乾曰元享利貞。坤亦曰元享利貞。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從革。不同。而仁義禮智。無一行不具也。如木主乎仁。而禮是仁之享通底。義是仁之斷制底。智是仁之斂藏底。言之水火金土。無非此例。以此推之。覆載間。含生之物。外乎健順五常。而豈有所謂性哉。夫五常。一健順也。健順。一太極也。非太極之外。別有所謂健順五常。故曰萬物。同一太極。然理無形。故通。氣有形故局。健之理。卽順之理。順之理。卽健之理。是理之通也。陽自是陽。陰自是陰。是氣之局也。非惟陰陽五行亦然。非惟五行人物亦然。人之五常之理。與禽獸草木無異者。理之通也。人則所稟之氣。秀而正通。故五常全明。禽獸則所稟之氣偏濁。故於五常。各有一線明處。如虎【狼稟木氣。偏勝於水火金土。而勝者常爲主。故粗通於父子之仁。而其他禮義智。更推不得。蜂蟻。稟金氣。偏勝於水火木土。而勝者常爲主。故粗通於君臣之義。而其他仁禮智。更推不得。餘物莫不皆然。】草木則所稟之氣。尤濁而質亦全塞。故五常全昧。若合下不賦者。皆氣之局也。徒知理之一原。而遂以爲人與禽獸草木之性。少無差別。則是不識萬殊之妙也。若然則孟子何以。而謂人犬牛不同乎。徒見氣質之各殊。而遂以爲人獨稟五常。禽獸或只稟一德。草木則本無五常。是全昧性命之理也。若爾則朱子何以。而有一寶珠之說乎。同中。須當識其異。異中。亦當識其同可也。由前一說。則此所謂論性不論氣。不備者也。由後一說。則此所謂論氣不論性。不明者也。不備猶未盡善。不明。却甚害道。蓋天地萬物。本吾一軆。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而天地位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而萬物育矣。此聖人所以能盡已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也。無他。性之理一故也。苟不備不明。則天地萬物。自與已不相干。而終陷於自私自利。是以學問之道。貴窮理盡性也。
한국학호남진흥원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朱子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於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爲健順五常之德。觀此。可知其物無不具五常之性。而性無不具五常之理也。何者。陰陽五行。若闕一便。生物不得。而纔有是氣。已有是理。理則一本。而氣則萬殊。故所乘之理。亦自不同。以兩儀言之。則陽之理健。陰之理順。以五行言之。則木之理仁。金之理義。火之理禮。水之理智。土之理信。自異軆而觀之。則健順五常。似各自爲一德。而自一統而言之。則健順五常。便俱是一理也、故乾健坤不同。而乾曰元享利貞。坤亦曰元享利貞。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從革。不同。而仁義禮智。無一行不具也。如木主乎仁。而禮是仁之享通底。義是仁之斷制底。智是仁之斂藏底。言之水火金土。無非此例。以此推之。覆載間。含生之物。外乎健順五常。而豈有所謂性哉。夫五常。一健順也。健順。一太極也。非太極之外。別有所謂健順五常。故曰萬物。同一太極。然理無形。故通。氣有形故局。健之理。卽順之理。順之理。卽健之理。是理之通也。陽自是陽。陰自是陰。是氣之局也。非惟陰陽五行亦然。非惟五行人物亦然。人之五常之理。與禽獸草木無異者。理之通也。人則所稟之氣。秀而正通。故五常全明。禽獸則所稟之氣偏濁。故於五常。各有一線明處。如虎【狼稟木氣。偏勝於水火金土。而勝者常爲主。故粗通於父子之仁。而其他禮義智。更推不得。蜂蟻。稟金氣。偏勝於水火木土。而勝者常爲主。故粗通於君臣之義。而其他仁禮智。更推不得。餘物莫不皆然。】草木則所稟之氣。尤濁而質亦全塞。故五常全昧。若合下不賦者。皆氣之局也。徒知理之一原。而遂以爲人與禽獸草木之性。少無差別。則是不識萬殊之妙也。若然則孟子何以。而謂人犬牛不同乎。徒見氣質之各殊。而遂以爲人獨稟五常。禽獸或只稟一德。草木則本無五常。是全昧性命之理也。若爾則朱子何以。而有一寶珠之說乎。同中。須當識其異。異中。亦當識其同可也。由前一說。則此所謂論性不論氣。不備者也。由後一說。則此所謂論氣不論性。不明者也。不備猶未盡善。不明。却甚害道。蓋天地萬物。本吾一軆。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而天地位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而萬物育矣。此聖人所以能盡已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也。無他。性之理一故也。苟不備不明。則天地萬物。自與已不相干。而終陷於自私自利。是以學問之道。貴窮理盡性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右圖。本朱子所排定。而就中物格知至。至身修爲知所止者。與大學章句所訓不同。故今依章句改修。得無太僭率耶。蓋天降生民。莫不與之以明德。惟其氣拘欲蔽。不能皆有以明善。而復其初。是以聰明睿智之聖。生當君師之位。先明其德。而使天下之人。皆明其德。此之謂明明德新民也。若不能窮理以致其知。則無由以進德修業。故知止爲始。能得爲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則知所止矣。意誠以下。皆得所止之序也。所止者何。至善之所在。而至善。十分恰好之謂也。總而言之。則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分而言之。物格也。有至善知至也。有至善。意誠以下。亦皆然。若到九分九釐。而未塵一釐。不可謂至善也。三代盛時。莫不有學。治隆俗美。周室寢衰。德敎不明。夫子生於是時推明大學敎人之法。以詔諸子。而曾子之徒。作爲傳義。以承其統。及孟子沒。而無傳焉。千四百年之後。程朱子出。表章訓解。使斯道復明。猗歟休哉。蓋此德明。則天下治。此德不明。則天下亂。明明德三字。大學一篇之綱領。而實天下萬世敎人之大法也。

상세정보
夫邪說者。害人心之蟊賊。塞正路之蓁蕪也。從古以來。若此之類。不一其端。而凡異於聖人之道者。摠謂曰異端。且雖云學儒者。雜以異端。則亦邪說也。是不容於先王之誅者也。若唐虞之際。有共工。巧令。孔壬驩兜。黨惡濟姦。崇鯀。方命圮族。三苗。反道敗德。故帝舜。施流放竄殛之典。周公。驅飛廉於隅而戮之。其憂世愛人深且至矣。周公歿。聖人之道不行。邪說害人。雖有孔孟之聖。不得君師之位。旣莫得而誅之。而只異空言嚴斥。然由此而天理明。人心正矣。如五覇者。假仁義而尙權詐。三王之罪人也。是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如老子者。妄言道德。而專尙虛無。又雜以權詐。其流爲楊朱之爲我。莊列之說詭誕。蘇張之縱橫。申韓之刑名。方士之修練。而墨氏愛無差等。告子生之謂性。以上數者。皆率天下而禍仁義。且鄕原者。闇然媚世。似德而非德。故一切深惡。而痛絶之。此之謂惟仁者能惡人也。洙洒世遠。聖人之學不傳。而世之學者。高者入於異端虛無。卑者。溺於記誦詞章。如筍卿楊雄之徒。雖稱儒者。然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筍卿。以性爲惡。以禮爲僞。大本一差。安謂知學。楊雄。溺志詞章。濡跡亂賊。而已不識性。更說甚道。西漢以來。專尙老莊。而不失儒者規模者。惟董子而已。其言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曰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覇。若非見道分明。安能說得乃爾。曁于東漢。佛入中國。而自後老佛並熾。亂亡相尋。昌黎韓子。著原道一篇。惟本二帝三王孔孟相傳之統。而辨斥老佛之非。欲人其人而火其書。其功亦孟子後一人而已。如王通。好處雖多。但大本領處。不曾理會。而妄自尊大。續經之類。如小兒堅屋。亦甚亂道。王安石之學。如捕風捉影。好高自大。妄解古經。而然略未有實見做得。譬若塔上相輪。對望而語屋。蘇軾。早拾蘇張之緖餘。晩醉佛老之糟粕。而且打破敬之說。凶險悖理。卽聖門之一反逆爾。故朱子以爲東坡學術之害。不在荊公之下。斥之甚嚴。至若陸九淵。自以爲尊德性。則雖不道問學。自有頓悟之道。此卽禪家圓覺閃爍底影子也。捷徑一開。江西一派。靡然宗之與朱門不相合。如告子之於孟子爾。朱子乃苦口湥排。不少假借。而然其徒私相傳授。至於陳憲章王守仁。而其說極矣。其害深矣。蓋百種邪說。不可勝數。而究其本原之差。則終不出於形氣利欲之窠臼也。向非洛閩諸子。闢而廓之。聖學何由以明。入紀何得以正乎。噫。今洋胡邪學。其無倫之說。滅盡天理。潛通貨色。壞喪人心。其禍也甚於楊墨老佛而戎狄之醜者也。禽獸之尤者也。自生民以來。天下之大亂。未有若是之甚也。朱子嘗曰邪說害正。人人得以攻之。不必聖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不必士師也。則不能攻討而叉唱爲不必攻討之說者。其爲邪詖之徒。亂賊之黨。可知矣。聖人救世立法之意。其嚴如此。執此以言。則今之能言距洋學者。聖人之徒也。謂之不必然者。皆滛邪之徒也。
한국학호남진흥원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夫邪說者。害人心之蟊賊。塞正路之蓁蕪也。從古以來。若此之類。不一其端。而凡異於聖人之道者。摠謂曰異端。且雖云學儒者。雜以異端。則亦邪說也。是不容於先王之誅者也。若唐虞之際。有共工。巧令。孔壬驩兜。黨惡濟姦。崇鯀。方命圮族。三苗。反道敗德。故帝舜。施流放竄殛之典。周公。驅飛廉於隅而戮之。其憂世愛人深且至矣。周公歿。聖人之道不行。邪說害人。雖有孔孟之聖。不得君師之位。旣莫得而誅之。而只異空言嚴斥。然由此而天理明。人心正矣。如五覇者。假仁義而尙權詐。三王之罪人也。是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如老子者。妄言道德。而專尙虛無。又雜以權詐。其流爲楊朱之爲我。莊列之說詭誕。蘇張之縱橫。申韓之刑名。方士之修練。而墨氏愛無差等。告子生之謂性。以上數者。皆率天下而禍仁義。且鄕原者。闇然媚世。似德而非德。故一切深惡。而痛絶之。此之謂惟仁者能惡人也。洙洒世遠。聖人之學不傳。而世之學者。高者入於異端虛無。卑者。溺於記誦詞章。如筍卿楊雄之徒。雖稱儒者。然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筍卿。以性爲惡。以禮爲僞。大本一差。安謂知學。楊雄。溺志詞章。濡跡亂賊。而已不識性。更說甚道。西漢以來。專尙老莊。而不失儒者規模者。惟董子而已。其言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曰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覇。若非見道分明。安能說得乃爾。曁于東漢。佛入中國。而自後老佛並熾。亂亡相尋。昌黎韓子。著原道一篇。惟本二帝三王孔孟相傳之統。而辨斥老佛之非。欲人其人而火其書。其功亦孟子後一人而已。如王通。好處雖多。但大本領處。不曾理會。而妄自尊大。續經之類。如小兒堅屋。亦甚亂道。王安石之學。如捕風捉影。好高自大。妄解古經。而然略未有實見做得。譬若塔上相輪。對望而語屋。蘇軾。早拾蘇張之緖餘。晩醉佛老之糟粕。而且打破敬之說。凶險悖理。卽聖門之一反逆爾。故朱子以爲東坡學術之害。不在荊公之下。斥之甚嚴。至若陸九淵。自以爲尊德性。則雖不道問學。自有頓悟之道。此卽禪家圓覺閃爍底影子也。捷徑一開。江西一派。靡然宗之與朱門不相合。如告子之於孟子爾。朱子乃苦口湥排。不少假借。而然其徒私相傳授。至於陳憲章王守仁。而其說極矣。其害深矣。蓋百種邪說。不可勝數。而究其本原之差。則終不出於形氣利欲之窠臼也。向非洛閩諸子。闢而廓之。聖學何由以明。入紀何得以正乎。噫。今洋胡邪學。其無倫之說。滅盡天理。潛通貨色。壞喪人心。其禍也甚於楊墨老佛而戎狄之醜者也。禽獸之尤者也。自生民以來。天下之大亂。未有若是之甚也。朱子嘗曰邪說害正。人人得以攻之。不必聖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不必士師也。則不能攻討而叉唱爲不必攻討之說者。其爲邪詖之徒。亂賊之黨。可知矣。聖人救世立法之意。其嚴如此。執此以言。則今之能言距洋學者。聖人之徒也。謂之不必然者。皆滛邪之徒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紙尺箴【書贈讀書小兒】 內潔爾心。如斯之白。外整爾容。如斯之直。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約軒銘【幷序】 昔夫子訓學者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乂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蓋聖學之用功始終。此博約二字盡之矣。大學之格致。博也。誠正。約也。中庸之學問思辨。博也。篤行。約也。知行相須。如輪翼之兩。不可闕一也。然不博而徑約。則易陷於頓悟之科。而難以明其善。徒博而不約。則終騖於虛遠之域。而不能誠其身。夫如是則其何以弗畔於道乎。顔氏曾氏。親受聖人之門。而其從事。不過乎四勿三省而已。是以其學也傳之無弊。觀於子思孟子可見矣。如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如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皆莫非明夫相傳之一致也。噫。其後千四百年之間。寥寥無聞者。職由費功於記誦詞章。不能用力實地。守之以約也。至於我洛閩諸賢出。繼往開來。以一敬字爲聖學之始終。而發揮闡明。無復餘蘊。使後之學者。有所持循。不迷其趨向。其功不亦大乎。但學焉者。徒事於章句之末。而不知務實。且科文之弊。沈痼日深。喪其本心而不自知耳。魯齋詩曰。所用是人行是學。不知何日可昇平。眞格言也。余畏友趙君亨九致長甫。稟才聰敏。年未冠。遂有意於古人之學。而於時俗擧業文字。不欲着功。其非見之明志之篤。能若是乎。蓋世之有高才者。不爲時文所累。則反馳心於高遠難行。此古今通患也。君於此等事。豈其然也。然余於君。不患其不博。惟患其不約。遂以是題君之軒。又爲之銘曰。雨儀肇判。厥理沖漠。人得其正。有善無惡。氣質所賦。不無粹駁。物欲所動。其性反鑿。君子存心。不踰矩矱。庶民去之。百爲差錯。道體至微。其用至博。事物當行。俱有下落。修爲之方。莫如敬恪。主一無適。萬變酬酢。格致明善。隨感充擴。仁義根心。非由外鑠。噫今之人。無所湊泊。道之在邇。莫能忖度。謂聖非及。畫而前却。惟怪之行。惟隱之索。蘇張緖餘。佛老糟粕。專意利達。蝟起雀躍。詞章擧業。爲世痼瘼。此以人才。古之不若。所貴乎道。守之以約。約之維何。鞭辟近着。自期古人。不可退託。拔乎流俗。肆力立脚。夜寐夙興。衣帶緊縛。聖賢方冊。敬對尊閣。至訓格言。反復咀嚼。體之于心。驗之動作。愼厥言語。毋有戲謔。敏於事爲。重其然諾。以俯以仰。不愧不怍。心廣體胖。可以言樂。苟爲無本。立而待涸。我作斯銘。此其大略。約之一字。道之關鑰。敬以直內。臨深履薄。義之與比。無適無莫。惟君克念。視以已藥。眞知實踐。小心矍矍。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草堂卽事 朱雀山前一草廬。冠童三四古人書。躬親樵爨庸何害。鹽虀簞瓢樂莫如。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庚寅陽月哉生明。入處鳳陽精舍。 春晩始營屋。經秋備苦辛。然非空費力。只用利安身。風歇天心穩。雲消夜氣新。玆焉畢暮景。願學古之人。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雪中松 澗邊松鬱鬱。群黃獨靑時。軒軒君子節。更向雪中知。

상세정보
56403건입니다.
/2821
상단이동 버튼 하단이동 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