민간기록문화
통합검색플랫폼

기관별 검색

검색 범위 지정 후 검색어를 넣지 않고 검색버튼을 클릭하면 분류 내 전체 자료를 볼 수 있습니다

전체 으로 검색된 결과 84193건입니다.

정렬갯수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校任案【以下己歷直員者無案可考姑錄其姓名以竢後考】 直員 李炳祐【延安人】 李義麟【延安人】 宋在淳【礪山人】蘇尙奎【晉州人】 吳斗鉉【寶城人】 柳直養【全州人】鄭碩謨【東萊人】 白仁淑【水原人】 金容奎【金海人】鄭來和【晉州人】 李光烈【全州人】 李鍾珪【全州人】朴基東 金性泰【金海人】己丑三月一日【自是直員改以典校】典敎 李俊珪【韓山人西歸起浡后居全州校洞】 掌議 趙喆衡【漢陽人居雨田面】色掌 崔宗植【全州人晩六瀁后居上關面竹陰里】 色掌 崔相烈【全州人文簡公哲后居九耳面斗方里】齋長 崔秉心【全州人月堂霮后居全州玉流洞】癸巳五月一日典校 李道衡【全義人校理鳳德孫居全州校洞】 掌議 鄭河鎔【東萊人復齋坤后居全州慶園洞】掌議 李鍾淳【洪州人文簡公舒后自任實移居雨田】 掌議 具仁會【綾城人柏潭鳳齡后自淳昌移居雨田】掌議 李商勳【全州人 居上關面院堂里】 掌議 朴頴根【密陽人文節公文彬后居雨田面中仁里】掌議 李東熙【延安人慕菴彦福后居九耳面巢用里】 色掌 鄭海洙【東萊人復齋坤后居上關面色長里】色掌 黃昇淵【長水人尨村喜后居龍進面】 塞牆 申成均色掌 洪秀炫【南陽人華谷南立后居所陽大勝洞】 色掌 金學坤【金海人居雨田面鶴田】色掌 崔萬植【全州人居伊西面中里】 色掌 洪鍾健【南陽人居上關面竹陰】色掌 李詢九【全州人居上關面山亭里】 色掌 林茸煥【兆陽人居九耳面聽明里】色掌 全泰春【天安人居鳳東面洛平里】齋長 李學根【全州人黃岡后居全州校洞】丙申三月一日典校 全中權【天安人文平公后自鎭安移居全州】 掌議 李相宰【全州人居所陽面海月里】掌議 崔宗植【全州人居上關】 掌議 李碩儀【全州人居全州】掌議 李士遠【全義人文義公彦冲后居九耳面亢佳山】 掌議 韓曾洙【淸州人居參禮面新卓里】掌議 朴準根【密陽人縣監東赫后居雨田面中仁里】 色掌 金昌洙【光山人居龍進面牧丹洞】色掌 朴英緒【潘南人居上關面色長里】 色掌 李根承【全義人忠景公廷鸞后居所陽面黃雲里】色掌 李鍾烈【慶州人居鳳東面成德里】 色掌 高準奎色掌 金鍾仁 色掌 姜俊欽色掌 朴淵汀齋長 李學根【見上】己亥三月一日典校 崔宗植【全州人忠翼公瀁后居上關面竹陰里】 掌議 姜瑢大【晉州人文景公孟卿后居上關面色長里】掌議 曺圭喆【昌寧人自益山移居全州】 掌議 韓東杓【淸州人居助村面半月里】掌議 李仁求【全州人居參禮面新卓里】 掌議 朴東根【密陽人居草浦舟山】掌議 盧秉烈【豐川人居鳳東】 掌議 姜璘【晉州人文景公孟卿后自淳昌移居全州】色掌 朴英緒【見上】 色掌 李相俊【全義人判書英男后居鳳東面洛平理】色掌 李桓瑩【洪州人自任實移居全州】 色掌 洪斗炫【南陽人華谷南立后居所陽面大勝洞】色掌 全吉權【天安人居鳳東】 色掌 崔日弼【全州人居九耳面斗峴】色掌 蘇鎭璣【晉州人進士學奎子居草浦相雲里】 色掌 全榮日【天安人居全州】色掌 金昌奎【水原人居九耳面龜巖】 色掌 李順鎬【全義人自鎭安移居全州】色掌 李亮敎【全州人居所陽】 色掌 朴燦信【密陽人居雨田面中仁】色掌 尹宜錫【坡平人居全州】 色掌 崔泳日【全州人居全州】齋長 金容周【金海人居雨田面石九里】辛丑三月二十五日典校 姜瑢大【晉州人文景公孟卿后居上關面色長里】 掌議 韓東杓【淸州人居助村面半月里】掌議 崔萬植【全州人】 掌議 李謙印【全義人居鳳東】掌議 林孟洙【兆陽人居九耳面聽明里】 掌議 金鍾權【延安人自任實移居全州】色掌 丁大玉【羅州人居助村】 色掌 朴祥陽【潘南人文正公尙冲后居鳳東九尾里】色掌 宋在郁【礪山人居草浦】 色掌 朴英緒【見上】色掌 李鍾天【全州人居參禮】 色掌 安東文【耽津人居九耳】齋長 金容周【見上】癸卯四月十五日典校 韓東杓【淸州人〇見上】 掌議 蘇鎭炯【晉州人居草浦上雲】掌議 林秉烈【兆陽人居九耳聰明孝子樂豊玄孫】 掌議 朴英緖【見上】掌議 李鍾天【見上】 掌議 崔日洪【全州人】色掌 朴祥陽【見上】 色掌 蔡二得【平康人居伊西安心】色掌 姜龍業【晉州人居助村玉溪】 色掌 柳周熙【全州人居雨田飛鴉洞五無堂辶+壬+頁后】色掌 金然泰【金海人居伊西】 色掌 文炳喆【南平人居上關】色掌 康東喆【信川人自任實移居居全州】 色掌 黃熙德【紆州人】色掌 鄭鳳基【海州人御史健后自淳昌移居全州】齋長 鄭河鎔【見上】乙巳九月十五日典校 李殷衡【全義人文義公彦冲后居九耳亢佳山】 掌議 姜龍業【見上】掌議 李存七【全州人寒齋穆后居麻田今孝子洞三街】 掌議 李基衡【全州人居上關山亭】掌議 梁昌熙【南原人居雨田中仁】 掌議 林玄淳【兆陽人居龍進澗中】掌議 宋柱七【礪山人居伊西三山】 掌議 金洛敎【泗川人居鳳東栗所】色掌 韓相玉【淸州人居上關客寺】 色掌 朴祥陽【見上】色掌 朱永鐸【新安人居雨田】 色掌 蔡二得【見上】色掌 康東喆【見上】 色掌 黃德周【長水人居龍進九億】色掌 李應三【全州人居參禮新卓】 色掌 姜大植【晉州人居助村玉溪】色掌 金永珠【水原人居九耳龜岩】色掌 李在洙【古阜人居九耳斗峴】色掌 李順求【全州人居參禮長浦】齋長 朴湘燁【咸陽人收心齋薰后自任實移居全州】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尊聖契序 尊聖契之創立於海崗金容奎顚末前述己備不必架疊而但剞劂年久共間契員之死亡許多追入亦不尠故總務金明煥以不得不重刊之意爲請弁文余不得以固辭矣因念尊聖當以實不以名苟能課忠責孝秉禮篤義澡身砥行守貞建德使聖學復明邪說莫肆則綱倫由是而立矣惟僉君子盍亦勉旃乙酉九月初吉完山崔秉心述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尊聖契座目 朴基順 吳鎬泳 金昌燮 李康元 白南豹 鄭性謨 金容奎柳翼煥 白仁淑 柳彰根 金玉斗 柳斗煥 朴辰淑 金仁喆金允坤 金漢錫 朴榮來 金昌性 宋柱澈 李鶴善 金順西鄭來和 金昌瑚 白善明 白皓 尹台憲 申允澈 李子煥李光烈 丁載豊 朴斗根 宋柱珓 崔昇烈 崔在寬 朴公厚金顯燮 張炳善 金潤晩 朴春根 張鳳翰 韓喆錫 李鍾韶李鉉宰 金明坤 金定坤 金東洙 朴應三 鄭鎭熙 梁祚永崔昌煥 崔秉心 鄭碩謨 趙錫俊 金煥祖 羅濟奉 金明煥白樂云 柳琇鉉 金錫駿 崔秉宣 鄭光謨 崔淳享 崔一文徐載隆 具權謨 鄭敬謨 李炳鎬 崔順祚 姜正欽 張鶴允柳敏秀 宋世用 徐相睦 金榮薰 尹昌植 梁珍泰 柳哲秀朴奎晶 洪敬順 金性珪 申鉉浩 林應喆 宋柱憲 尹秉春林湘燉 宋炅南 朴準禹 崔恒來 車允玉 金鍾淳 李在鈺金鉉淳 崔彰煥 朴炳益 白南斗 孔乃淑 金時中 車英台徐潤聲 金容曦 鄭愚祥 河大元 宋柱庠 崔銓國 李應必宋鍾允 柳南根 朴基福 金命奎 金秉暉 朴喜東 金炳權李勳鍾 朴永鎭 朴鶴林 金玟斗 鄭南用 宋判玉 文洪宣梁海純 梁夏永 李周鎬 李浩一 宋泰華 許塘 崔銓亨李存尙 柳榮根 韓台源 朱鍾鐸 柳宇一 鄭鎭萬 李演鎬宋鎭漢 文洪鍾 吳成烈 梁京集 金永三 李存養 金相權崔亨秀 朴準相 李錫求 林鍾周 柳長根 金輔炅 朴應來金容雲 柳性玟 宋熙造 朴判權 林洪彬 金敬仲 朱炳植崔致敬 朴重來 梁璟錄 朴裕來 金榮春 李秉錫 金士興崔東玟 柳炳泰 崔炳奎 盧泰鎬 朴景來 康道云 文洪彬金永鎭 柳東根 柳? 柳孟根 韓仲燁 柳鶴根 柳培根鄭寅秀 柳宗根 李秉鎬 柳學根 金潤述 柳良根 金昌順梁在局 宋柱殷 金晉權 李炳仲 金應斗 金容燦 金昌錫金相潤 金正善 成洛三 崔判烈 李潤在 金義鉉 崔稷鉉柳瑛 柳泰英 金仲化 金公燮 林大淳 金容元 金溶鎰金閏洪 姜文玉 金明昇 金容九 李奎燮 趙喆衡 金昌植金琡演 李學寧 李愚翼 朴勝玉 金商勛 柳彦鳳 崔琪洪李鍾斗 李斗林 李鍾哲 金碩鉉 金淳喜 林相熙 金洛朝崔奎燮 李成求 李圭恒 朴京純 李元求 張漢成 金演全泰然 崔炯植 李光林 崔元澈 金東夏 李錫允 朴成學安雲瑞 全泰憲 金容漢 李愚煥 李圭平 朴勝球 李鍾九全陽權 李鍾林 李禧湜 林秉雲 鄭鳳亮 林秉徹 李盛漢宋炅奎 蘇輝鐸 金在洪 柳希渷 崔秉學 李禧鳳 姜漢徹宋文楀 蘇輝觀 崔淳爀 姜禹欽 鞠啓源 金敎璿 蘇尙奎金正浩 李演一 宋奉柱 崔爀貞 李謙掇 林慶秀 車鎭昊李喜俊 林達秀 姜大熙 李演澈 林秉日 張奉先 鄭會泰林炯秀 姜述馨 金奉洙 鄭鴻亮 李甲根 李演晦 蘇昌奎崔元培 李昌根 姜翔熙 姜讓熙 姜基業 沈鍾善 李鍾庚姜栢馨 宋璘浩 金溶昊 金榮植 朴源錫 蘇星圭 羅鴻植趙哲熙 崔瑢培 申濟元 崔秉曄 崔奎洪 金鍾仁 黃義贊鄭遇璟 李炳奎 李錫龍 黃長顯 鄭松 權喆壽 崔宣澈李廷龍 李龍漢 宋仁彬 朴淵轍 車鶴奎 鄭鎭遠 金榮淳蘇珍泰 林秉旭 鄭應三 金允漢 李謙喜 朴慶大 吳道熙柳汝亨 洪景夏 金祥集 金時龍 鄭一亮 韓宗錫 柳允根林鍾郁 柳仁養 姜玟錫 申鳳均 林永煥 鄭漢球 尹泰日姜明欽 劉相翊 李寅煥 金祥集 李廷煥 張允執 李鵬寧崔吉鎬 金熙根 金奉彦 李炯植 崔宗植 吳炳連 金樂寬李基溶 崔在奎 崔寶鉉 金元燮 崔錫鉉 吳正鉉 朴勝大崔祐植 李衡植 柳瑛 洪在文 李義麟 黃鎣奎 宋柱臣鄭淇朝 李義炯 柳新根 安鼎錫 李炳勳 李義轍 李鴻九黃熙泰 崔淳喆 李義慶 李瀚寧 安元執 李俊寧 李在洪李聖春 黃仁奎 李義哲 柳秉養 朴俊喆 權日用 朴炳喆柳宗根 李鍾珪 李仁徽 姜泰信 柳復根 李愚錫 柳瑾鄭龜鉉 文貞羲 李赫奎 李鍾林 金令培 韓元錫 韓光洙柳瓊 高暢鎭 金相潤 朴秀根 朴源曄 金永斗 金容周梁昌熙 金容璨 崔俊喆 李先浩 朱珽倫 宋在淳 康碩喆李鳳敎 金鍾玉 裵南哲 李白善 朱致完 丁光善 宋淳梁宗植 李瑢善 朴魯俊 姜春成 金仁培 金厚奎 金鍾實金時鉉 金完培 林斗淳 吳鎰泳 柳長郁 崔聖植 崔東澈朴昌圭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後孫 完述 新祠翬革東山東追慕羹墻致此中蹈海忠魂天賦烈遯荊義血日含紅樵歌共和採薇曲漁話相論叩枻風敎書匹美夷齊事萬里相分道亦同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利川徐宅奎 高閣兩西東蒼蒼靜僻中海光仲連月山仰伯夷風薇蕨隨陽碧葵花向日紅侑歌籩豆淨多士遠相同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講規【抄】 一每朔望師弟子皆以道袍謁朱子影幀再拜焚香再拜乃退一講會日定以每月朔望一講案會中諸人相議錄成有願追參者許入遠近竝勿拘凡初入案者必使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先讀學規 一所讀之書必先擊蒙要訣次小學次大學【兼或問】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次心經近思錄大全語類家禮仍及諸經諸史周而復始一應講者姓名下錄其所講起止以考其勤慢一有故闕參者後講時必承前讀盡卷之後始讀次卷不得躐等亂序一講畢及復討論不可畜疑恥問一諸生中以能文字善撰述者爲直日錄其答問疑義置于精舍中一不參講會者會中相察規戒至於三不參則刊去案中一講日講所讀書或習士相見禮鄕飮禮鄕射義投壺鄕約及相揖禮雖非當日所講之書亦有疑相質但勿許異端雜書一每講必錄會員姓名置于精舍中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龍湖九曲記 方丈之北傑然而峯者曰九龍九龍之南窈然而洞者曰龍湖此在帶方府東二十里蓋其水出自兩山間隨山勢折而爲湫者九水嘗有龍故名以龍湖昔人選勝九曲以倣武夷而於第二曲之道求洞曾有朱夫子影堂旣而廢塊遂爲造紙人攸居獨其泉石之勝有不可得以改焉惟我先君子兼山先生雅意林泉尤樂此洞之勝嘗買田於方石之陽有志卜居而未遂也余旣惜前賢俎豆之地遽爾湮荒而況先人經行遺愛一水一石豈非所感念者乎乃購其地以數千金築堂爲棲息之所堂曰木澗軒曰二九說具本記中屋旣就知友來者莫不嘆其偉勝而恨棟宇之頗狹也遂相與經紀更建四架楹而別其中一間移奉東陽齋所藏朱夫子遺象春秋舍菜如儀其左右楹曰須成以爲群居肄業之所又四繚垣而立門三間以龍湖精舍之扁揭焉余自今息影此山守分飮啄所願學朱子而先君之遺意亦惟是追爾堂役始於甲子越三年乃成且擇其可亭可臺者而有所未暇焉姑刻九曲名于石以識其處竝賦小詩十絶亦以求同志之和云自帶方府溯蓼川夾山而東至朱川鄕之內村山開曠平世稱壺中一區而其上爲松瀝洞卽龍湖下流也諸山周遭老松翠杉植援列樊中有一道淸溪全以百石爲底其受水處成筧成槽若經斧鑿而怪巖奇石名以龜蛟鯉鱉者枕流踞瀨若有活潑潑底象此第一曲也玉龍湫在道洞西自松瀝沿流而北有一广中安小石佛其南白石成潭瑩澈見底舊誌所謂佛影湫也湫北峭巖削立數丈刻龍湖石門四字云是李蒼巖三晩筆也度石門數弓許峯回水平成一洞府蓋九龍爲方丈上流而山之自九龍來者踴躍後先以盡其變然後始拗怒徐行張拱端坐因其寬敞而面勢者曰道洞自方丈來者貞秀峭厲若屛環筆揷於道洞之南而復與九龍支峯相引圓抱名其最奇者曰玉簪【一云玉女】峯北稍平舊誌所謂風乎臺也臺東有鼓巖【世傳若歲旱鼓岩鳴則雨云】其下巖石盤陀以鎖洞口上平凝白可坐數百人一洞之水至此刳石中行深淺縈廻可以泛觴巖端作瀑約二三丈瀑下爲湫奫然黛黑類有物伏蓋以在玉峯下故名其湫視九曲諸湫最巨焉洞北有泉冬溫夏冷可已土證余因舊址築精舍二棟卽木澗堂二九軒須成齋是也正與玉峯相對峯左低平若馬鞍而邑南諸山羅列其間互爲長弟獨文德山秀出於四五十里外者每當晨夕捲簾若相趨進唱喏矣蓋道洞外密而內宏極深而望遠一山面目精神盡萃于此此第二曲也鶴棲巖直道洞南一呼喚之地爲黃鶴山山北蒼厓數十丈可望而不可攀時乎夜靜月朗松影落地隱隱焉如有戛然者過矣巖西有釣臺臺下水匯爲湫游魚頗從容自得此第三曲也自鶴巖緣溪而行幾一里白石互布水底椎琢其相可硯可紙層厓秀石效伎衒怪亦不相讓爰有巨巖偃蹇奇古削出數仞廣可倍焉其前一小巖隔流相對若老衲趺坐誦經此瑞巖之所由名也巖北戴土廣袤三四畝樹林列植積翠滿地旣極奇玩而其上有七成菴【七人所築】石崖蒼屛亦聳雄觀此第四曲也遊仙臺自瑞巖溯流上數里而巖花澗草太半不知名惟其幽香襲人乃知爲奇花異草也詭石綿流跨崖鼻口交呀急湍深湫呑吐停瀉不可具狀一巖高出水中長數丈餘廣得其長之半是謂仙臺臺邊石厓巉削百餘尺環若帷幔逕絶不可上世稱隱仙屛舊誌云其上有仙人藏藥處其言雖誕亦使人飄飄乎有遐擧意此第五曲也砥柱臺從仙臺東北行一里許山勢稍開樹林叢薄水之自方丈九龍來者咸會于是而中有一小峯陡臨其流若衝河之柱此第六曲也飛瀑洞自砥臺左折而北數里許是爲文巖巖石峻極蒼翠俯臨淸湍稍西一峯橫秀奇麗名以半月而其峯之水分作兩條自高瀉下老巖峭石層累相承可至數百尺得雨則其流益壯有若白龍飛下于天旱餘則如絲如煙隨風礙樹䙚䙚而下殆不知其爲水也澗邊有蒲蘆鳧雁游泳秋冬自不去雖窮山絶澗其地寒暖之宜亦可驗矣此第七曲也自飛瀑而上數百步巨巖橫跨水中有穴成門欲登擎天壁者必由而入若水盈其穴不得度舊誌所謂石門湫也時適旱而水落乃入門而左仰彼蒼壁在雲氣中卷舒出沒殆不勝其奇壯遂引蘿梯石而上其進愈難其見愈奇有怠而欲止者輒曰佳境且盡是矣此第八曲也交龍潭在方石洞是龍湖上流也自擎天而下更循岡脊而右數里許忽得兩山夾持如掎角老木壽藤翠密彌覆斷厓百尺垂如屋簷其下巖石之蟠溪者菌蠢蜿蜒有若龍驤相交而水匯爲潭者二故名以交龍周各十餘圍兩巓小低一洞之水懸流欹巖若曳匹練下屬於右潭潭旣盈旋轉如車輪從其低處注左潭色深碧不可近舊誌所謂大也湫也潭之餘流著巖壁而下亦不知幾十尺其濆沫得日光所照閃倏奇變有若彩虹橫亘於靑山之中而龍之藏於是者亦起而天行矣若歲旱鄕人禱輒得雨云蓋視第二曲宏敞雖遜奇逸殆過矣遂東度石梁而北乃抵方石之上顧瞻方丈九龍如相拱揖酬酢而西南諸山皆在袵席之下儘覺宇宙之悠然此第九曲也夫惟龍洞乃方丈第一洞天也山於是者盡聳全石拱立層厓水於是者盡行石上洄爲潭瀑其奇勝幽夐亦莫究極余略誌山川源委以備山中故事示諸同遊君子尙有以發余之所未發者乎丁卯暮春龍湖洞主金在洪允範記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東西廡位次 周 平陰侯有若【居東廡東第一位】字子有魯人也少孔子三十六歲爲人强識好古道孔子沒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云唐開元廿七年從祀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平陰侯單父侯宓不齊【居西廡西第一位】字子賤魯人也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九歲孔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尙德哉若人云唐開元二十七年從祀封單父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單父侯秦乘民伯伏勝【居東廡東第二位】字子賤秦之濟南人秦孝文帝求能治尙書時伏勝年九十餘而口誦尙書以授弟子唐貞觀二十一年從祀宋大中祥符二年封乘民伯漢 江都伯董仲舒【居西廡西第二位】董仲舒漢時人也當時之學非老則佛先生沉潛古經下帷自淑其陳對於時王者眷眷以師異道人異論爲夏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請絶其道勿使並進又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爲其先詐力而後仁義又曰正心修身可以治平天下朱子曰仲舒識得本原【元至順元年從祀明太祖二十九年封江都伯成和元年改封廣川伯按我太宗七年許相國稠朝京時道謁闕里見董仲舒從祀歸請於禮官上箋得許仲舒乃漢之天下第一爲學之士也云云】唐 昌黎韓愈【居東廡東第三位】字退之唐修武人以文章嗚於天下後世著原道佛骨表明道曰原道之言雖不能無病然自孟子以來能知此者獨韓而已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若無所見安能由千載之下判其得失如此之明也晩年之文所見甚高不可易而讀也古之學者修德而已有德則言可不學而能退之以學文之故日求所未至故其所見及此朱子曰自孟子後無人似他見得謚文公宋元豐七年封昌黎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儒韓子】【按韓子之言闕於格致之功躐言洽平之理朱子以詳於外而略於內論之硏使唐帝無舍身爲奴宗廟不廢犧牲之薦使當世之人知佛之不足崇信者皆韓子之功而佛骨之表至今亦讀之何其心爽然也噫今之世所以崇信者非佛則蘇耳更安得起韓子於九原使天下之人知投之水火而永絶根本也唐之天下有功於斯文者韓子一人也 】宋 溫國公司馬光【居西廡西第三位】字君實陜州人位至承相事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贈太師哲宗元祐元年封溫國公謚文正度宗咸淳三年從祀開封郥國公文靖公李侗【居東廡東第四位】字愿仲宋之南劔浦人質慤精明其學以明天理正人心崇節義厲廉耻爲先朱晦菴師事之宋理宗謚文靖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封越國公明萬曆四十二年從祀新羅 弘儒侯薛聰【居東廡第五位】字聰智慶川人僧元曉子嘗爲沙門旣而反本生公甚明鋭博學能文解九經義啓迪後學仕新羅神文王朝官至翰林按麗史世家云顯宗十三年壬戌正月甲午贈弘儒侯從祀先聖廟庭慶州有西岳祠文昌侯崔致遠【居西廡第五位】字孤雲又字海雲慶州人生于新羅憲安王十二年戊寅年十二尋師入唐十八登弟歷翰林侍御史作討黃巢檄【不惟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有名天下廿八還國乃新羅憲康王時也出爲泰山【今泰仁】太守旣而値亂作伽倻琴放情山水若伽倻山海印寺智異山靑鶴洞等地是也著有新唐書藝文志桂苑筆耕文學隊仗高麗顯宗十一年八月丁亥追贈新羅執事省侍郞崔致遠內史令從祀先聖廟庭後追封文昌侯泰仁有武城書院【按退溪與人書曰我國從祀之典多有未喩者如崔致遠徒尙文章而詔佛又甚每見其集中佛疏等作深惡而絶痛之與享文廟豈非辱聖之甚乎云】高麗 文成公安珦【居東廡第六位】初名裕字士蘊號晦軒順興人也嘗掛晦菴影眞以致景慕嘗夏學校廢而無以養人材請官六品以上七品以下出銀有差存本取息爲贍學錢又以餘貲畵孔子及七十子像並求祭器樂器六經諸子史以敎諸生時佛法甚熾故有詩歎曰香燈處處皆祈佛簫管家家摠事神惟有數間夫子廟滿庭春草寂無人高麗元宗初登第官至贊成事忠烈王三十二年丙午卒享年六十四謚文成忠肅王六年己未從祀文廟順興有紹修書院文忠公鄭夢周【居西廡第六位】字達可號圃隱延日人也高麗忠肅王丁丑十二月戊子生仕至門下贊成事而盡忠輔國恭讓王四年壬申四月初四日趙英珪等椎殺於善竹橋年五十六是年七月高麗亡講書談理專主於朱子父母喪皆廬墓終制故當時食稻衣錦供佛飯僧之俗漸變衣冠文物盡用華制故當時鞮屨卉裳之陋習改焉用家禮立祠堂而祭祀之禮正拒北虜歸義主而春秋之法明盡心危邦卒以身殉而忠貫白日矣朝鮮太宗辛巳贈領議政益陽府院君謚文忠中宗十二年丁丑九月壬戌從祀文廟開城有菘陽書院朝鮮 文敬公金宏弼【居東廡第七位】字大猷號寒暄堂瑞興人端宗二年甲戌五月乙亥生平生好讀小學自稱小學童子待己以敬存心以誠周旋折旋必中規矩應官處俗不求甚異於人倣內則制爲儀節每朔望讀之爲家範與一蠹研磨道義得靜菴傳其長進遠大之機軸凡住止之處士子執經坌集燕山戊午史獄起以佔?齋門人杖配熙川庚申移順天甲子終命加焉年五十一官刑曹正郎中宗丁卯贈承政院都承旨丁丑又贈右議政宣祖乙亥賜謚文敬光海庚戌從祀文廟玄風有道東書院文獻公鄭汝昌【居西廡第七位】字伯勗號一蠹又號睡翁河東人世宗三十二年庚午生生有異質華使一見知其爲非常作說以名之父死於施愛之亂入積屍中求遺體歸葬時年十七母夫人遘癘不起不顧俗忌歛葬以禮人甚危之而癘患自息兄弟娣妹分土田藏獲自占其磽薄老弱成宗庚戌擢文科甲寅爲安陰縣監恩信周遍吏民莫敢欺擇子弟之秀異者親自敎誨其學以濂洛爲準的讀書以窮理爲先處心以不欺爲主日用工夫不出誠敬之外與寒暄堂俱遊佔?之門同道莫逆其著述火於戊午之禍甲子沒于鍾城謫所年五十五是年秋史禍再作禍及泉壤中宗癸卯贈都承旨丁丑因趙光祖筵啓加贈議政府右議政宣祖乙亥賜謚文獻光海庚戌從祀文廟又贈領議政咸陽有藍溪書院文正公趙光祖【居東廡第八位】字孝直號靜菴漢陽人成宗十三年壬寅八月十日生禀受絶人玉潤金精相表淸秀蘭滋月朗容止可觀鳳義鸞翔孝友忠直英睿剛果慷慨有大志興慕聖賢必欲追復三代而世俗所屑雖千駟萬鍾一不介意與並時名流協力贊襄奮用熙載設薦擧科以籲俊乂一世多士仰之若山斗至若市里蚩氓每値其出羅拜馬前曰吾上典至矣忽一夜南袞沈貞洪景舟輩潛開門入殿誣䧟至甚一時淸流不免慘禍乃己卯士禍也十二月賜死年三十八臨死有詩曰愛君如愛父天日照丹衷官大司憲宣祖丁卯贈領議政己巳賜謚文正光海庚戌從祀文廟龍仁有深谷書院文元公李彦迪【居西廡第八位】字復古號晦齋驪州人也成宗二十二年辛亥生天資近道英悟出人用力於致知誠意几案間書自戒辭曰吾日三省吾身事天有未盡歟爲君親有未誠歟持心有未正歟築室山中左右圖書研精覃思遂成大儒其事成宗也取先賢格言有裨於君德而可施於今日者條錄以獻皆講學明理親賢遠邪之意也官至議政府左右贊成小人李芑等惡之如仇以良才驛變書加罪乙巳諸人公亦江界府安置越六年癸丑以疾卒於謫所年六十三所著有奉先雜儀求仁錄大學章句遺補續或文及文集宣祖戊辰贈領議政乙巳贈謚文元配享明宗廟庭光海庚戌從祀文廟慶州有玉川書院文純公李滉【居東廡第七位】字景浩號退溪眞寶人生於燕山七年辛酉性度溫醇粹然如玉少業科發身晩志性理學不樂仕宦勢利芬華視之如浮雲然季年卜居退溪築室陶山頗有林泉之趣明宗屢召薦拜大提學吏曹判書右贊成皆辤不就命畵工模其所居進之其學一遵朱子之訓諸說之同異亦得曲暢旁通而莫不折衷於朱子平居不務矜持若無甚異於人而其於出處進退辭受之節不敢分毫蹉過其居漢城也鄰家栗樹過墻子熟落于庭恐兒童取食拾而投之墻外其介潔如此徐花潭多認氣爲理先生爲說力辨辭旨明達學者信服焉東方之儒宗若先生者靜菴後一人云著有聖學十圖及詩文集官止判中樞宣祖庚午卒年七十贈領議政賜謚文純後配享宣祖廟庭光海庚戌從祀文廟豐基有陶山書院文正公金麟厚【居西廡第九位】字厚之號河西蔚山人淸明溫粹胸次灑落人以爲淸水芙蓉其學也窮理主敬謹思明辨嘗曰學莫如知行並進內外交修至其證訂諸說之未安者毫釐必辨於徐花潭則慮其弊流於頓悟之捷逕於李一齋則病其道器之混爲一物論人心道心則黜羅氏體用之說至於退溪有四端七情理氣互發之論奇高峯質問於先生沛然無碍滞遂以論辨者數萬言世所傳退高徃復書是也至於天文地理醫藥占筮算數律曆無不通曉筆法亦勁健仁宗在東宮時特賜書冊及墨竹而寵遇日隆所著有周易觀象篇西銘事天圖逸而不傳有詩文集若干卷生中宗五年庚午而庚子登文科屢拜至弘文館博士兼侍講院說書仁祖卽位乞養爲玉果縣監明宗庚申享年五十一而卒顯宗戊申贈吏曹判書賜謚文靖正祖丙辰加贈領議政改謚文正十一月己酉從祀文廟長城有筆巖書院文成公李珥【居東廡第十位】字叔獻號栗谷德水人中宗三十一年丙申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江陵北平里母師姙堂申氏博學善書畵先生天稟極高英寯出人淸明溫粹光輝洞澈符彩射人望之如瑞日祥雲少時汎濫諸家流於異學旋卽悔悟歸於聖道則醇如也自是進修益專精詣實踐洞見義理之大原其功程次第一本於濂洛而得於朱子尤深故立言著說多有發前人所未發又抱經濟大器至誠在斯民惟恐一物不得其所立朝二十年引君必以堯舜爲期事業必以三代爲準所著有栗谷集聖學輯要擊蒙要訣明宗甲子魁監試兩塲發解又魁生員及文科覆試殿試前後居魁者凡九累官至吏曹判書宣祖甲申正月十六日易簀于京中寓舍年四十九仁祖卽位贈領議政賜謚文成配享宣祖廟庭肅宗壬戌從祀文廟己巳士禍命撤享甲戌夏六月復享白川有文會書院文簡公成渾【居西廡第十位】字浩原號牛溪昌寧人父聽松守琛學於靜菴先生學於家庭與栗谷爲道義交棄擧業專心考亭之學四方之士靡然歸向孝友天至父病刲股和藥爲人莊重安和望之知其道德人與栗谷論四七理氣先後之說徃復數萬言栗谷嘗曰見解所到吾差有寸長操屢敦碓吾所不及云平生以讀書窮理爲事不喜著述立言以遺逸累官至持平皆以疾辭後拜吏曹參議尋陞參判屢拜參贊都憲輒辭不就生于中宗乙未卒于宣祖戊戌年六十四仁祖卽位贈左議政賜謚文簡肅宗壬戌從祀文廟己巳士禍命撤享甲戌復享坡州有坡山書院文元公金長生【居東廡第十一位】字希元號沙溪光山人天資敦厚和粹向學甚早立心專而確用力密而篤玩索踐履交致其功自少至老一無少懈光海癸丑獄其庶弟論以大逆先生當緣坐親鞫問上變人曰長生亦與否對曰金某賢者某等有謀猶恐問知遂獲免宋龜峰遭禍先生舍而養之鄭松江被黨禍先生辨白其心用功於禮學考證精博著有經書辨疑近思釋疑疑禮問解書疏雜錄添註家禮集覽喪禮備要等書宣廟以遺逸徵出監定州壬辰亂以戶曹正郎調度糧餉于湖南仁祖反正召以掌令不起丁卯虜亂應兩湖號召使之命後拜刑曹判書辭不赴生明宗戊申卒于辛未年八十四贈領議政賜謚文元肅宗丁酉從祀文廟連山有遯巖書院文烈公趙憲【居西廡第十一位】字汝式號重峯白川人生中宗甲辰自幼有大志嘗曰天生男子夫豈偶然哉甚孝於父母篤學於栗谷明宗丁卯登文科累官拜坡州敎授請益於牛溪成渾牛溪稱以畏友宣祖辛未拜洪州敎授請敎於士亭李之菡士亭大驚曰君之德器非吾可敎之人也吾黨中有李叔獻成浩原宋雲長三人此皆學問高明至行範世吾從子李山甫吾門生徐起此皆忠信可仗誠通金石若與五人者長爲師友則不患不到聖賢之位矣遂徃拜李珥師事牛栗而於龜靑必拜之丁亥棄官歸沃川聞倭酋秀吉遣使求和徒步詣闕疏請絶和己丑又持斧伏闕極言朝廷利害得失竄吉州辛卯秀吉遣使請假道公白衣詣闕請斬其使不報壬辰敵果渡海大駕西幸公傳檄募義遮截報恩敵路又破敵于淸州遂移兵向錦山或謂毋輕敵公泣曰君父安在敢言利鈍主辱臣死吾知一死而己乃與七百義士力戰効節八月十八日也公弟範冒死求屍於旗下還殯沃川至是蓋四日而顔色若生張目掀髯怒氣勃勃追贈吏曹參判甲辰加贈吏曹判書仁祖己丑贈領議政謚文烈高宗癸未從祀文廟金浦有牛渚書院文敬公金集【居東廡第十二位】字士剛號愼獨齋沙溪長生子也沙溪稱其資可爲大賢沙溪之門從學者衆見先生事親孝謹持身以禮皆觀感而沙溪沒復以事先生資品絶異淸而不激介而不矯以忠信孝悌爲立身之本窮理居敬爲進學之基觀志五十年惟沙溪是儀是則妻兪氏病痴栗谷以其庶女攝內治年十八中進士光海庚戌薦授參奉仁祖卽位以遺逸徴懇辭乞養得除扶餘臨陂孝宗卽位召以禮參陞拜吏判官至判中樞生于宣祖甲戌卒于丙申年八十三贈領議政謚文敬配享孝宗廟庭高宗癸未從祀文廟並享於遯巖書院文正公宋時烈【居西廡第十二位】字英甫號尤菴恩津人生宣祖丁未師沙溪盡得其所傳於栗谷者又專讀朱子書以成家計其用功也致知存養實踐擴充而敬則通貫始終故知行並進表裏如一自孔孟以來相傳者惟一直字以此爲終身服行之符孝宗丁酉以密札招徠有許以驅馳之意戊戌陞冡宰當時契合昭融經綸密勿方以昭烈孔明擬之孝宗薨無當世意又爲流俗忌嫉宵李沮敗不免袖手然以明天理正人心闢異端扶正學爲己任己亥庚子與許穆論四種禮說尹鐫改章句斥之以亂賊門人尹氏以其父右鐫而見斥且碣文之不滿意而畜憾修隙卒至鐫黨復起而己巳論元子冊立之事觸犯忌諱命流濟州尋拿到井邑賜死年八十三贈領議政謚文正配享孝宗廟庭英祖丙子從祀文廟驪州有大老祠文正公宋浚吉【居東廡第十三位】字明甫號同春恩津人生宣祖三十九年丙午精明溫粹瑩澈無瑕色夷氣和其爲學專在心經近思而一切溯於洛閩之淵源於先儒慕李延平之質慤精明又以退溪爲終身師法與尤菴傳服同案以至白首而切磨不己又善於書法仁祖甲子中進士孝宗卽位以遺逸徵累官至吏曹判書顯宗壬子卒年六十七贈領議政謚文正英祖丙子從祀文廟尙州有興岳書院文純公朴世采【居西廡第十三位】字和叔號南溪又號玄石潘南人生仁祖辛未年十八中上庠高等二十贄謁金淸陰及愼獨齋大爲二老所獎許尤菴屈輩行爲道義交及儒門之變起而知其必爲無窮之禍期欲並與東西痼弊而消融之上告下責不啻如救同室之鬪平居不能忘斯世斯民上萬言疏而極論修齊治平之道嘗曰唐虞之執中洙泗之求仁程朱之居敬前聖後聖同一揆也然而敬者聖學所以成始成終必用力於敬而後賢可求而中可執著有南溪禮說及文集歷官憲府國子政院肅宗甲戌陞拜右議政又陞左議政以乙亥壽六十五而卒贈領議政謚文純配享肅宗廟庭英祖甲申從祀文廟長連有鳳陽書院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釋奠祭物目錄 稻米○黍米○梁米○稷米○鹿脯○鹿醢○菁葅○栗黃○魚醢○醓醢○魚鱐○兎醢○形塩○韭葅○筍葅○芹葅○乾棗○榛子○菱仁○芡仁○酒米○眞麴○生羊○生猪○幣帛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享祀日 每年春三秋九上丁日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物單子 醴酒【十三升】稻米【十三升】黍米【十三升】粱米【一升】稷米【一升】鹿脯【七十脡】魚脯【三十脡【鹿醢【十六器】魚醢【二器】栗黃【十三升】乾棗【一升】菁葅【十三升】芹葅【一束】腥牲一口【三十斤】幣布【十六端】丹香【十三片】白燭【三十柄】祝紙【三張】黃筆【一柄】香墨【一丁】帨巾【二件】籩豆紙【十三張】拜席【一立】 際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器 簠【方曰簠盛稻粱】簋【圓曰簋盛黍稷】籩【竹製 盛果脯】豆【木製 盛葅醢】尊【盛酒】爵【獻酒】坫【所以承爵者】燭臺 香爐 香盒 俎【載牲】篚【盛幣】卓【載祭物】飮福床 祝板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服 儒巾【五十介】齊服【三十介】大帶【三十介】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東西從享位次 費公閔損【居東從享第一位】字子騫魯人也少孔子十五歲孔子稱其孝曰人不間於父母昆弟之言以德行著名唐玄宗開元八年孔門十哲從配【下亦洞】二十七年封費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瑯琊公咸淳三年改封費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閔子鄆公冉耕【居西從享第一位】字伯牛魯人也以德行著名不幸有惡疾唐開元二十七年封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東平公咸淳三年改封鄆公薛公冉雍【居東從享第二位】字仲弓伯牛之族也以德行著名其父甚不肖孔子曰犁牛之子騂且角山川其舍諸云少孔子二十九歲唐開元廿七年封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下邳公咸淳三年改封薛公齊公宰予【居西從享第二位】字子我魯人也仕於齊有口才以言語著名唐開元廿七年封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臨淄公咸淳三年改封齊公黎公端木賜【居東從享第三位】字子貢衛人也少孔子三十一歲以言辯著名家富累千今與時轉貨買賤賣貴孔子沒而三年畢弟子或留或去獨子貢廬於墓又三年歷相魯衛唐開元廿七年封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黎陽公咸淳三年封黎公徐公冉求【居西從享第三位】字子有魯人少孔子二十六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爲季氏宰進則理其官退則受敎孔子唐開元廿七年封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彭城公咸淳三年改封徐公衛公仲由【居東從享第四位】字子路魯弁人也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衛爲大夫死於亂孔子痛之曰自吾有子路而惡言不入於耳唐開元廿七年封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河內公咸淳三年改封衛公吳公言偃【居西從享第四位】字子游吳人少孔子三十五歲習於禮以文學著名仕爲武城宰唐開元廿七年封吳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丹陽公咸淳三年改封吳公魏公卜商【居東從享第五位】字子夏衞人也少孔子四十四歲習於詩通其義序毛詩以文學著名衛以子夏爲聖孔子沒後敎授於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唐貞觀二十一年從祀開元二十七年封魏侯宋祥符二年加封河東公咸淳三年改封魏公穎川侯顓孫師【按宋度宗封子張爲陳公而位【居西從享第五位】牌則書以玄宗之所謚何也】字子張陳人也少孔子四十八歲有容貌資質寛冲博接從容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唐開元廿七年封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宛邱侯政和元年改封穎川侯咸淳三年加封陳國公陞十哲道國公周敦頣【居東從享第六位】初名惇實字茂叔宋道州人世家營道縣濓溪上學者稱濓溪先生謚元公博學力行聞道甚早遇事剛果爲政精密嚴恕務盡道理郡民心悅誠服凡事不經先生手吏不敢決胷中灑落如光風霽月作通書一篇又有受蓮說太極圓說自孟子沒其傳遂絶而漢之董子唐之韓子雖能著衛道之功於一時而不能任傳道之責於萬世傳千載之絶學者周子也朱子替曰道喪千載聖遠言堙不有先覺孰開我人書不盡言圖不盡意風月無邊庭草交翠宋理宗淳佑元年封汝南伯從祀元至順元年加封道國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儒周子豫國公程顥【居西從享第六位】字伯淳河南人終日端坐如泥塑人接人則渾是一團和氣見之者如在春風中坐了范醇夫曰顔子之不遷怒不貳過惟伯淳有之朱子曰明道可比於顔子姿稟旣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忠誠貫於金石孝悌通於神明接物也如陽春之溫人人也如時雨之潤宋元豐八年六月十五日享年五十四而卒潞公文彦博題其墓曰明道先生謚純公朱子贊曰揚休山立玉色金聲元氣之會渾然天成瑞日祥雲和風甘雨龍德正中厥施斯普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謚純公淳佑初封河南伯從祀元至順元年加封豫國公洛國公程頣【居東從享第七位】字正淑明道先生弟也幼有高識非禮不動十八遊大學作顔子所好何學論先生甚嚴厲動遵規矩明道曰異日能尊嚴師道者吾弟也若引接後學隨人材而成就之則予不得讓焉先生四十以前誦讀五十以前研究其義六十以前反覆細繹六十以後著書門人遊楊二子來見先生瞋目而坐二子侍立久之乃顧曰二子猶在此乎日暮矣二子退則門外雪深尺餘其嚴厲如此作易傳居伊川講學故學者稱伊川先生宋大觀元年九月享年七十五而卒謚正公朱子贊曰規圓矩方繩直準平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布帛之文菽栗之味知德者稀孰識其貴淳佑元年封伊川伯從祀元至順元年加封洛國公新安伯邵雍【居西從享第七位】字堯夫宋范陽人也 行蹟在下墓表宋哲宗元祐元年謚康節咸淳三年從祀封新安伯郿伯張載【居東從享第八位】字子厚宋郿縣人自小喜談兵以功名自許又訪釋老書見二程共語道學始渙然自信盡其異學嘗坐虎皮說易聽從者衆一夕二程至論易撤去虎皮曰二程吾所不及嘗曰吾學旣得於心則修其辭命辭命無失然後斷事斷事無失然後吾乃沛然精義入神者豫而已言有敎動有法晝有爲宵有得瞬有養息有存銘其書室兩牗曰東西銘又集平日所立言謂之正蒙明道曰西銘道學之宗祖世稱橫渠先生朱子贊曰早脫孫吳晩逃佛老勇撤皐比一變至道精思力踐妙契疾書訂頑之訓示我廣居宋嘉定十三年謚明公淳祐元年從祀封郿伯徽國公朱熹【居西從享第八位】字元晦號晦菴世爲徽州婺源人居紫陽山下五歲誦孝經書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八字於其上師事李延平乃知向日從事釋老之非其學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終也謂致知不以敬則昏惑紛擾無以察義理之歸躬行不以敬則怠惰放肆無以致義理之實持敬之方莫如主一旣爲之箴以自儆嘗編二程遺書作家禮語孟精義通鑑綱目西銘解義太極圖傳通書解程氏外書語孟集註或問周易本義易學啓蒙小學又與呂東萊彙成近思錄榜書室曰紫陽曰雲谷曰晦菴曰考亭曰滄洲宋慶元己未冬年七十一而卒嘉定元年謚曰文公寶慶三年贈太師封信國公紹定三年改封徽國公淳佑元年從祀元至正廿二年改封齊國公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望帖送呈時書翰 伏惟時下尊體上萬旺仰頌仰頌第今次 本院齋任改選【補選云補選】而某職【掌議或曰色掌】之望歸於 座下故望帖玆以修呈幸須入齊將事之地千萬千萬某年某月某日齋洞書院儒林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望帖書式二【用於祭官選定紙樣同前用】 望姓名來三月【秋云九月】某日上丁本院春享【秋云秋享】初獻官【亞終獻諸執事隨稱】某年某月某日齋洞書院【印】皮封同前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夷齊二聖常享祝文 大節高義標臬紀綱于彼西山百世淸風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後衛聖案序【旣成衛聖案而後有願入故曰後案】 噫邦人士衛聖護賢之誠至己丑而紊矣庚寅則尤泯然矣然而我校復牌還安釋奠必丁至若啓聖祠而重新之以吾林守死而善其道百折而不少屈也夫山岳雖高拳土之積也池海雖大細流之合也我校宮之重新莫非同人契合之衆則契案不可不成而前壬辰成案日有避亂莫知者知而有或莫之先者今焉一辭追入之是願則重刊烏可己也願入案諸公遠功利衛道學斥邪術衛聖廟以光斯文以振士氣甲午十二月望日全義李道衡序于明倫堂

상세정보
저자 :
(편저자)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廟宇修葺告由 廟宇頹圯滲漏床席不勝惶悚將加修葺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상세정보
84193건입니다.
/4210
상단이동 버튼 하단이동 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