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道列邑儒生進士吳時裕等謹齋沐上書于巡御使道按節之下伏以褒忠㫌節爲 國先務激勸世道扶植人心苟有可褒之忠㫌之節則豈以世代之久遠置而不論哉竊念羅州節義之鄕也金健齋倡義使父子及梁承旨山濤諸公當壬辰倭寇殉節於晉州之矗石江其偉烈貞忠與星月爭光而 朝家褒寵炳烺於千載之下矣至若羅州故司僕李公止得末宦家食殉 國自誓素所蓄積於中者而逮逢龍蛇之亂兩京旣覆八路俱壞墟里烟絶臣民鳥竄雖 天兵東救住郞開府而十萬軍粮無以供饋上自畿旬下至州縣無現存?師之穀伊時 國勢殆乎汲汲智者束手而汲策 朝野跂足而無計於是乎李公奮袂而起先募義穀於列郡同志之士與奇公孝曾幹當其事載運於千里海路以助軍粮未哉大軍滯陣不進京城危迫迫在朝暮且萬軍頷顑無復進戰之心李公見 國歌急急之勢挺身獨當更募義穀白米一百四十二石九斗五升赤豆一石及期轉運再饋天兵進復京城李公之前後効忠班班可考於兩紙古蹟而且其時右相未知爲何公而成給帖文喪葬運穀之苦忠益勉其更募漕運印踏署押之跡只今未沫則李公之効忠不待卞說而矣及至島夷充斥兩南擰鋒前到興陽等地則李公挺身而出手持長槍胺帶大刀與同志張公景弘搏進賊?斬馘倭酋石綻等十餘級忽有飛丸中傷公左脅落於水奴金同者負公而歸于船公將紀呼張公而訣曰生未斬倭死豈▣▣▣人眷佑廓掃妖氣丈夫雖殞義魂猶幸云而遂絶焉李公之義烈至今尙在口碑嗚呼李公之再募義穀勇斬倭首級夫賊鋒之殉節明白巍卓宜若竝列於金健齋梁承旨諸公㫌褒之日而募穀之尺文無人現告殉身之毅節無人闡揚遂致湮沒而未彰在李公則無憾而 朝家㫌褒之典顧不有欠哉玆乃鄕人聞于官道內章甫爭赴名帖呈于 巡營則題云李公忠節在古亦罕兩紙古蹟宛然可考多士呈單蔚然可見百戰之下令人欽歎但孝烈狀 聞已於歲首封進今無可及留待後日云矣生等生長於李公之隣邑而慣聞李公之殉節目覩其募義尺文 政府帖文不勝其仰鬱泯滅之感更此仰蹟於▣節之下伏▣…▣之再運募穀之忠竟致殉節之義啓達 天門俾蒙褒㫌之澤勿令義烈百代未闡之地千萬祈懇之至巡御使道 處分辛丑十二月 日羅州進士 吳時裕 奇繼商 廉宗愼 廉宗鏶 金之獜 金吉羽 閔邦仁 幼學 柳希顔 洪載淵 柳德漠 金德鼎 李遇臣 金麗臣 羅得敬 洪若洙 張天翰 羅廷瑞 柳文錫 吳時爕 柳德復 崔承烈 林永鎭光州進士 朴徽鎭 金義集 朴聖激 鄭潤吉 朴河鎭 幼學 柳迪 柳光國 奇秉勳 柳逹 金大鳴 崔澐之 李有坤 李實 金孝一 朴爕 高一柱 靈光進士 李以錫 吳先源 李景錫 幼學李國佐 柳元龜 丁友仁 李應台 金必大 金允國綾州進士 文演撲 南熤 幼學 文濬吾 閔奎五 洪永宅 李政垕 崔鳳祉 林泰赫 奇宗喆 宋(氵+喆)梁命龍 咸平幼學 安邦允 李洪心 鄭錫亮 安復允 鄭錫白 金垕錫 李命建 李慶鳳 李廷燦 鄭齊夏 金宅欽 金若欽昌平進士 高時遇 朴虎瑞 吳相鼎 幼學 鄭梓 梁學海 朴瓓 柳震升 羅得奎 潭陽進士 羅得和 南彦夏 幼學 金文達 金虎達 務安幼學 金鎰 金涷 崔致祥 金淑 林東鎭 高載岳 宋之翼 金虎瑞 和順進士 曺翊鉉 幼學 崔孝昌 崔堯昌 曺翊俊 柳涑柳亨運 長城進士 邊得衡 幼學 邊得一 朴成春 金直賢 金益賢 南平進士 洪鳳周 幼學 崔鳴岐 洪憲東 宋相履 李徵福 鄭明欽 任昌福 徐粹貞 等巡撫御使[着押](題辭)李公忠節聞極欽歎但登聞体重更當商量向事卄二[官印] 5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