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居云云【龍潭東試主試校理沈豊之】 對於戱。北極者。天道之所居也。太極者。人心之所居也。知天之所居。則可以知人之所居矣。何謂。天之居。日月居之而四時成。星辰居之。而五氣調。風雨雷電居之。而萬物遂。東西南北之雖異其方。而所居之理則未嘗異也。春夏秋冬之雖變其運。而所居之位則。未嘗變也。斯非所謂天之居乎。何謂人之居。仁義者其居之軆也。禮樂者。其居之用也。士農工賈者。其居之位也。父子君臣之各定其分。而以言平所居之道則一也。尊卑貴賤之各授其職。而以言乎所居之義。則同也。斯非所謂人之居乎。是人也。以一身之微。爲萬物之靈。其身之居。則上棟下宇。而其心之居。則與天爲一。以日月之明。爲吾仁義之居。以星辰之文。爲吾禮樂之居。察乎萬物之遂。而奠其居。觀乎五氣之運。而定其居。愚未知。天惡乎居而能得其易簡之理歟。人惡乎居。而不失其常久之業歟。曷嘗觀夫峙而結者乎。衡居於荊之域。嵩居於豫之境。恒居於冀之疆。華居於梁之界。其居異方。而華未嘗移於衡。嵩未嘗移於恒。豈非所居者靜。而其居之不可以易者耶。亦嘗觀夫流而融者乎。洛之居在於東。渭之居在於西。淮之居在於南。濰之居在於北。其居殊塗。而淮可以注於濰。渭可以注於洛。豈非所居者動。而其居之亦可以恒者耶。若是。則人之居有二焉。山之靜者。吾心之居也。水之動者。吾身之居也。主一而無適者。心之居。而比如北極之居所。連山之止艮。則觀乎靜然後。可以確吾心之居矣。視利而無方者。身之居。而比如五氣之迭運。四瀆之所行。則觀乎動然後。可以久吾身之居矣。試言乎堯之欽明。舜之濬哲。禹之祇承。其心之所居則一也。而平陽也。蒲坂也。安邑也。所以居其身則二也。文之止仁。武之丕烈。成之作敬。其心之所居則同也。而岐山也。鎬京也。洛邑也。所以居其身則異也。若夫轍環四國。席不暇暖。則將聖之居是邦也。何其棲棲。而溫良恭儉之積乎中者。則若元氣之渾然。而居未嘗移也。傳食諸侯。之齊之梁。則孟氏之居戰國也。有若悻悻。而安宅正路之存乎內者。則似泰山之嵬然。而居未嘗變也。自其靜者而觀之。則主乎一。貫乎一。而堯舜也。禹文也。孔孟也。無古而無今矣。自其動者而觀之。則彼一時。此一時。而平陽也。岐鎬也。鄒魯也。無往而不可矣。噫。仁以爲廬。禮以爲戶。文物以丹雘。典刑以繩墨。登其堂則天君穆穆。主翁惺惺。三至在上。五帝爲隣。此則非吾心所居之美乎。斵木爲棟。築士爲墻。五畝以樹桑。百堵以納稼。入其室則婦子嘻嘻。兄弟湛湛。圖書滿書滿壁。琴瑟在牀。此則非吾身所居之安乎。心之居。旣不可以不治。而身之居。亦不可以不顧。則愚未知主張乎吾心之居者。其謂之天耶。人耶。管領乎吾身之居者。其謂之君乎。民乎。天以二氣之精。五性之靈。處我神舍之中。陟我靈臺之上。郛郭乎外。規矩乎內。則天之所以與吾居者厚矣。其所以操存而保其居者。顧不在於人乎。民以褦襶之賤。糾笠之微。生於壠畝之間。老於蓬蓽之下。食力於野。納緫於邦。則民之所以營其居者艱矣。其所以保釐而奠其居者。顧不係於君乎。然則爲上者。先懋其在我之心。而不墜精一之法然後。心得其居。而在下之所以居其身者。庶幾無仳離之患。而其在下者。亦未可以奠麗之任安堵之責。全歸於其君而操其心於省察之域。庇其身於坦蕩之地。然後。庶無負天賦之居矣。以言乎唐虞之世。則人之所以宅其心者。煕如皥如。而躋其身於華胥壽域之中。以言乎秦漢之後。則人之所以處其心者。繹如騷如。而䧟其身於桎梏徽墨之間。始知夫欲吾民之宜其居者。先顧吾心之所指。欲吾身之安其居者。先察其心之所存矣。曷嘗見北極之移其方。而物可以爲物者乎。太極之變其常。而人可以爲人者乎。此愚之以太極而對北極。以人道而譬天道。欲以論居字之義者素矣。今執事之問何居而發。欲隕之淚。政得雍門琴耳。迺言曰。之其所安而不遷之謂居。盖有是形者。必有其居。居於上則有居上之理。居於下則有居下之道。飛而走者。莫不有居。蠢而動者。亦皆有居。孝而慈。文子之居也。仁而敬。君臣之居也。以朋友則居於信。以昆弟則居於和。若是乎。居之不可以不擇也。肆古聖賢審其所居之方。治則思居治之方。亂則念居亂之道。雍睦以居其家。謹勅以居其鄕。直諒以居其邦。隨處而安其居。遇事而思其居。允矣。君子之所以居其居也。雖然。居之有道。從知其安其身而不思所以安其心。則雖使之有得於至善。善不可以長矣。雖使之處乎樂地。樂不可以保矣。惟其心有所安而後。身可以安矣。內有所守而後。外可以全矣。然則居之如何。先持其心。侍心如何。先修其德。易曰恒其德貞請申之。嗚呼。鴻濛始闢。杗桶未制。則巢皇構木。卽玄聖奠居之初也。晬面盎背。德以潤身。則天下廣居。乃亞聖勉仁之訓也。古人所謂巢居。爲宮室之始。先儒所稱仁宅。爲安身之方者。盡之矣。乾之六畵。盖皆陽德。而五則居尊。二則居卑。君臣之位別矣。尊卑之序分矣。此何足以與論於居字之說耶。執事所以試愚生。不其淺淺乎。有鰥在下。玄德升聞。則謳歌之民。成邑成都。我公在東。公遜碩膚。則征伐之士。破斧破斨。以其將陟大位。故民之從之也于于。以其不幸處變。故人之思之也慽慽。前聖後聖。易地皆然。執事之斷章取義。拈出一居字。發疑者。何也。棄氣麻九州。其害乃去。生民懋遷。而居其室。布衣邯鄲。奇計可售。千金西遊而居其貨。微大禹其魚矣。玄圭之告功。無能名矣。如賈人十倍也。楚服之衒價。不欲言也。王事鞅掌。載馳載驅。則使乎使乎。可謂勤王之臣矣。新邑旣剙。宜桑宣穡。則往哉往哉。可謂樂士之民矣。皇華之不遑啓居。豈非職思其居者乎。盤誥之不適有居。豈非率籲衆慼者乎。索震齊宮。睠玉色之敷膄。則一見。知其儲君者。聖人之明於視也。聆音魯門。想德音之弘亮。則忽地。疑其吾王者。君人之類其儀也。居乎東宮。其容也異常。出自廣厦。其言也有似。則朱夫子所謂聲音容色。皆從富貴中變化者。非耶。身耕數畝。隱在山而不出者。住陂之叟也。手持一竿。釣於水而自樂者。取適之翁也。噫。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未有仁而不智。智而不仁者。雖使出翁溪叟。相換其居。而其樂則可同也。負嵎爲宅。虎豹之性自適。據潭爲窟。魚龍之樂自得。擇木爲巢。羽毛之所自有。噫。物各有好。性不可變。鳬頸雖短。而續之則鳴。鶴脛雖長而斷之則悲。彼三物之自樂其居。亦各順其天而已。固不可以龍在山。虎在水。鳳凰鸞鷖。亦不可以在野。則誠有類於胡越人之不可以居中華。燕趙士之不可以適南楚也。執事。惟此之問。誠有理也。大較。物之有居。物之性也。居之不齊。物之情也。聖賢無不有居。而居有勞逸之殊。貴賤無不有居。而居有大小之別。以天界論之。則有據於德。宅於仁之居。以人事觀之。則有安其堵。恒其産之居。就其性之所樂。則人之樂其居。亦猶物之樂也。語其情之所安。則物之安其居。亦猶人之安也。所以聖王軆天之德。仁人愛物之心。不以親疎而有間。不以物我而有別。居其人則有鰥寡孤獨之不侮。居其物。則有鳥獸魚鱉之咸若。明問中所謂。化居有居之治。山居溪居之樂。誠得古聖王居吾民之義矣。苟能軆九五在天之德。像邃古有巢之仁。致重華之成都。戒元聖之征東。則某山某水。民可以訏訐矣。非豹非龍。人可以濟濟矣。奈之何。叔季以來。上不能授其居。下不能安其居。居乎棨㦸之門。則驕泰乘之。居乎蓬蓽之竇。則放僻隨之。自稱陶朱。則車馬之擬王侯者有之。旣非顧閔。則桂玉之動顔色者多焉。持其心則無洞洞屬屬之容。澡其身。則無兢兢業業競之誠。漂乎若浮水之梗。而迷不知返。邈乎若靡風之葉。而茫不知適。吾黨所謂放豕之歎。詩人所謂遵鴻之悲。式月期生。靡日不然。此其故何哉。噫。愚知之矣。人生一念。顧非萬化之根本。而吾人一心。亦豈非庶事之樞機歟。若論其居富貴。居貧賤之不安其分。則是吾人之不能持其心。而使吾身失其所也。若論其無所業。無所泊之不得其樂。則是人君之不能修其身。而使吾民失其所也。如欲使爲吾黨者。眞有敬之美。居業之實。爲人君者。更見化居之盛。廣居之樂。則其亦有其術矣。夫執事不曰止於是。不遷之謂居乎。恒之象曰。君子以。不易其方。孟子曰。有恒産者。有恒心。盖方者。吾心之所居也。産者。吾身之所居也。苟能操吾之心。俾無出入之機。勉吾之德。使無變易之患。則吾心之所宅者安安。可以居敬矣。可以居業矣。吾身之所處者怡怡。可以居貴矣。可以居貧矣。以至於天地萬物。咸樂其居。都兪者居於朝。謳謠者居於野。梯航者。居於外。物無雜糅之灾。人有耙鑿之樂矣。何以明之。大學曰。止於至善。盖至善者。君子之恒德也。止於善而不遷。恒其德而不變。故止於王畿。則有我民之攸止。止於丘隅。則如彼鳥之知止。止於孝。止於仁。止於敬。而文王亦如我矣。我亦如文王矣。執事曷不以上所陳者。入告我后曰。惟明后。恒其德而奠吾民之居乎。曷不以下所陳者。俯諭諸生曰。惟吾徒。恒其德而底吾民之居乎。惟執事。所以開吾黨告我后。曷不於恒德上懋懋。篇終矣。抑有說焉。愚旣以恒德之訓。爲執事仰復。而顧今日時務之急。不在於民失其居耶。堯仁舜德之日敷。而民無鼓腹之懽。文謨武烈之相承。而人有薦瘥之憂。原其弊。則亶出於奠居之無其人耳。陸宣公曰。當今安民之策。莫如任賢而居官。苟任賢。則其於奠民居何有。若愚生所以自居。則亦惟曰敬以直。義以方而已。其有槪於執事之心否。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