민간기록문화
통합검색플랫폼

검색 필터

기관
유형
유형분류
세부분류

전체 로 검색된 결과 517956건입니다.

정렬갯수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上宗丈石窩【在冕】 頃年枉顧。悚與感。幷有不自已。聞次胤益和。三數年以先事。滾汨嶠南。竟於旅館化去。是何惡奇。躬唁病未敢生意。而至若楮上褫慰。則當先於人。而宗下之年來經過。便同亂離。玆致稽滯。然而區區套語。徒疚老懷。姑此縮之。伏惟履玆體上。動止晏重。宗下連哭功緦。長汨憂故。頓沒舒泰時節。只歎氣數攸關而已。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跋 遯齋文先生卽世。於今近四十年。入其鄕。鄕人士。尙誦道公行義。至祠而腏之。又與合力將刊遺集。以公于世。嗚呼。非先生所以服其心。深且遠。能如是乎哉。蓋公以言乎其大者。從師起義。誓死邦難。雖不幸事敗見執。直辭抗義。不屈於威劫。與師死生異耳。所操豈有殊也。而至其終身戴白。以示不忘邦讎。玆尤難矣。自外小小美行。則雖畧之。豈不可推也哉。余年弱冠。嘗一奉親命。往謁先生富春山中。見其偉風貌。䨥鑠有英氣。其所著。余時幼。不能窺其蘊奧。要皆精深博雅。非世俗文也。今而此集之行于世。則覽者。宜多興感於公之氣節。而奮於爲善。其補世程。豈淺尠哉。宜亟博於四方也。諸公。以余有世交誼。要一言置編末。竊榮託名。謹敍所感于中者。如是云爾。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行狀 公諱達煥。字德卿。號遯齋。南平氏。以新羅武成公諱多省爲鼻祖。羅麗之際。名宦宿德。譜不絶書。至諱益漸。見麗運將替。遯于嶺之丹城。杜門自靖。世所稱三憂堂先生也。第二子諱中誠。亦繼父志。隱淪不仕。是生諱和。始仕本朝。官都承旨。贈左贊成。諡景惠。至孫諱尙行。官禮曹參議。自丹城移居于綾城。再傳至諱自修。號勉修齋。以學行被薦。歷咸悅谷城兩縣監。士林建祠以俎豆之。寔公十三世以上也。高諱演鼎。曾諱顯相。號鳳山。鄕中多士。以篤行孝友。經學深造。屢報于本邑。而刺史莫薦。終老林樊公論惜之。祖諱範龍。號安谷。乙丑中司馬。博學能文。孝行特異。親患思鼈湯。乃臨水彷徨。有巨鼈入苞之異。考諱鳳休。號心巖。天性廉介。專力於爲己之學。以朱宋二書。爲平生茶飯。於竝世諸賢。最慕勉菴崔先生。命兩子師事之。又源源修候。以表高景之忱。利川徐杓女。光山金光欽女。其先後妣。而公金氏出也。以哲宗壬子八月二十一日。擧公于綾州牟山里第。前此神人顯夢曰。必生賢人。俄而分娩身幹脩偉氣像厚重。父母甚愛之。小字曰夢賢。七歲上學。聰慧過人。一聞輒誦。八歲讀小學。稟于心巖公曰。衆人蚩蚩。物慾交蔽。乃頹紀綱云。爲學之道。必須防慾。似爲急務矣。聞者驚異之。十四五。文理通暢。因泛濫諸書。十七歲。以親命贄謁吾先子勉菴先生于靑城山中。先生愛其淳厚敦篤。深加勸獎。書贈進修根基。修齊治平。八字而勉之。佩服師訓。反覆實驗。其於天人性命之奧。道器師卒之分。人獸子賊之判。潛究黙識焉。勉菴先生癸酉進疏後。大院君還政。嶺人李相敦。憤其午徒之失勢。誣辱先生。公與道內士林。發通痛加聲討。其後。曺兢燮。作許元軾文集序。又誣害先生也。亦如之。高宗乙巳十月。倭脅五賊輩。勒搆五條。新約。國權盡替。勉菴先生不勝痛憤。誓欲擧義討復。以翌年二月。行次湖南。公自定山。追謁于泰仁鍾石山房。先生命歸家待之。四月復往鎭安崔仲悅家。問先生行處。則主人畏禍諉之。以駕次上耳菴近處。而地僻難尋云。卽討便上書。則卽賜下答。而亦不明言其所。蓋倭偵甚密。若來往煩多。蹤跡顯露。有僨事之慮故也。轉往定山。探問復至回文山中。拜謁而歸。閏四月。往龍湫寺拜先生。留數日。寫布告八路檄文。乃以同月十三日。建旗于泰仁武城書院。先生以擧義事。實上疏于高宗皇帝。且寄書日本政府。數其棄信背義十六罪。遂行軍井邑淳昌谷城之間。收軍得千餘人。復還淳昌。二十日全州觀察使韓鎭昌。淳昌郡守李建鎔。以倭兵來擊我師。我師遂潰。是日曉。光州觀察使李道宰。遣人來。宣皇勅。兼有告示一度。皆諭令解散之意也。先生祗受。顧謂左右曰。設使此眞君命。苟有安社稷利國家者。古人有專之之義。遂復書畧曰。某已上疏。陳達擧義之由。第當承批。進退。有非封疆之臣。所可指揮者也。俄而有報倭兵。自郡東北面圍來者。先生欲自出戰。左右交諫。先生曰。吾豈怕死者耶。士民牽衣擁護。乃令林炳瓚。設二奇兵迎之。已而有告此非倭也。卽全州南原鎭衛兵也。先生。不忍其同胞相殺。遣人致書諭。令退去。而皆不聽。全州兵。先放砲。丸下如雨。義師皆散。鄭時海。忽中丸而殉死。先生知軍勢已去。顧謂左右曰。此吾死地也。堅坐椽廳。義士願從者。二十一人兩隊兵合陣圍向。一齊放丸。先生謂炳瓚曰。吾輩死當明白耳。命錄姓名一通。貼壁上。各依錄序坐。又令整衣冠。諸人各解行裝。出着廣袖衣結纓。拱手而坐。于時流丸亂入。衆恐犯先生。環坐障蔽。先生亟止之曰。得正而斃。不亦可乎。諸人遂復列坐。天忽暴風雨。大雷電。兩隊兵。愕然棄銃伏地。已而夜黑無燭。尸在旁心。濡血可蹀。幕下士。李道淳。林相淳。適在外持燭來。檢旁中九人者。不知去處。惟林炳瓚高石鎭。金箕述。文達煥。林顯周。柳鍾奎。趙愚植。趙泳善。崔濟學。羅基德。李容吉。柳海瑢。十二人在矣。翌日柳鍾奎。以治鄭時海喪出外。梁在海先以偵探次在外。聞先生被圍突入。復成十二人之數。自是隊兵嚴守。群倭攔入。鼓刀戞銃。作聲甚惡。先生坐自若。先誦孟子浩然熊魚二章。令諸生各誦一篇。公自谷城還淳昌時。中路猝發寒熱。且腹疼。至是症愈加。嘔吐不已。全廢食物。但飮冷水而已先生屢次診視。且給丸藥。後三日。全州小隊長金哥。稱以有皇勅押上。先生大罵曰賊輩矯誣。敢藉皇勅耶。金哥手犯先生解佩刀。倭兵十餘酋。與隊兵。促發先生及林炳瓚乘轎。餘人竝結縛而行。公則病不能行。故亦乘轎。時日。暈三匝觀者。不勝悲憤。到全州。公亦被縛。足蹴之。拳打之。無數困迫。不勝憤激。欲奪軍刀。擊殺幾倭計。暗通于省菴【趙愚植號】。則以不可答之。更思之。恐禍及先生。遂止之。十顚九倒。卽欲自刎。而又無絲毫之筋力。每賴秀南【高石鎭號】扶護。僅存縷命焉。未及公州。大田二十里。顚倒氣絶。食頃還蘇。倭復使乘轎而行到大田。倭乘以輪車。抵崇禮門外。倭憲兵隊長小山三。已帶百餘倭。及通譯朴宗吉而來。環圍先生。請往司令部。先生據地罵曰。吾認以皇勅來。吾囚則當囚大韓法司。寧囚倭奴司令部乎。諸倭目宗吉。扶掖上人力車。十二人隨之。直向司令部。旣入門。先生坐地大罵曰。此是軍部耶。法部耶。倭迫十二人。去其袍笠。次第抱之。倭招出十二人。次第詰問。問公曰。師事崔大官幾年乎。曰數十年矣。曰此擧將何爲。曰吾先生。痛賊臣之販國。外國之擅柄。欲復宗社。而有此擧矣。通譯宋哥。稱以土匪。公厲聲曰。藉吾粮。從師赴國亂。此可謂土匪乎。宋黙然。又問曰。與閔炯植朴鳳來等五人。相通否。曰初不相知也。三已與通譯。亂打兩脇曰。不勝杖則必直招。且問且杖。公厲聲曰。如是勒招。是公事乎。賊卽止之。押送監房十餘日。又押去問曰。汝師上疏草本。汝寫乎。公不知其譎計。故將稟告先生後言之。欲出向先生處所。倭止之。俄頃。先生下臨曰。此人病不能食飮。爲十餘日。不能收拾精神。公始覺悟先生微意。卽答曰我果寫之。先生叱責彼賊曰。博文谷川輩。聚坐質問可也。汝每私問。何也。賊曰草疏時。誰誰見。先生曰十三人皆見之已。而先生還入。賊曰寫何紙。公曰張紙。又問連幅否。曰然矣。又曰誦其幾句讀。公曰十餘日苦痛中。有何精神。記得乎。又曰汝師行擔中。得汝書簡。字樣。與疏草不同。以是生疑。公曰我旣自書云。則汝何生疑乎。疏草書手懸錄于我名下可也。賊復押送于監房。六月。倭以先生及十二人等。往泥峴司令部。公則不能行步。以人力車乘之。讀所謂宣告書。崔某對馬島。監禁三年。林炳瓚二年。其餘或加囚。或杖刑。放送。先生之入馬島也。警堂。【林顯周號】負公。立於路傍而奉別。失聲痛哭。還鄕未幾。先生易簀于馬島。公獄苦之餘。已成跛躄。未能執紼於返柩之際。爲終身恨。遂蟄伏舊居。抱先生遺書。守先生所志。日夕乾惕。潛究性理之說。不知老之將至。遠近負笈者甚衆。各隨其材。而諄諄敎誨。多有所成就。其論心性則曰。心之爲物。本虛靈。故具衆理而應萬事。然虛靈自是本體。亦何嘗有形哉。心雖主乎一身。其體之虛靈。足以統管天下之理。宰制天下之物。其所以然者。則性也。所能爲者。則心也。故曰性。是心之道理也。或問心性先後。曰以其所謂人之所得乎天者看之。則是乃心性。俱得於天。而言。疑若不可以時處分矣。然以其所謂人有是性。則有是形。有是形則有是心者看之。則是乃先有所生之理而後。氣聚成形。而心存理具者也。又問心有以理言者。有以氣言者。曰心者。合理與氣而得名者也。蓋人之生也。稟四德而爲五常之性。受二氣而爲百骸之身。心也者。具是理而麗乎二氣。無間於動靜。而常爲一身之主者也。然但不主於理。而主於形。則恐流爲邪惡。故有人心道心危微之別。而務使精察此兩者之間。而一守其本心之正。常常循理。而行之而已。嘗侍坐於定山中和堂。先生顧謂曰。華翁主意。就一物上分理氣看。就一理上分心性看。始未嘗無疑晦。後來反復考之經傳。又以朱子所論心無形體之說。與夫論其理則心爲粗。性天爲妙之說。及其詠心詩。性外初非更有心。只於理內別虛靈之句。參互看之。則莫不脗合而義躍如矣。又曰人之有生。性與氣合而已。性主於理。而無不善。故其發皆天理之所行。此所謂天命之性。氣主於形。而或不善。故其發皆人欲之所作。此所謂氣質之性。然性非別有一性。性只是理也。而隨形氣賦焉。但氣有淸濁粹駁之異。故稟其淸粹者。氣不隔理而助其發揮。故得以專其本然之體段。此所以爲聖爲賢。稟其濁駁者。氣常掩理。而易致差謬。故無以專天性之本然。此所以爲愚爲不肖也。然學可以變愚爲智。變不肖爲賢。此聖賢所以設敎也。其要在變化其氣質而已。然而若不百倍其功。而刻苦堅。固則烏得以收其效哉。蓋公之爲學。專以誠實爲主。年彌高而工彌篤。反復闡明。而爲說者。不下數萬言。皆緊切有味。無非躬行體驗中流出來。非世之徒事文飭。坐談龍肉者之所能及也。所著有遺集五卷。朱文類選十三卷。東史二卷。以國讎未復。終身戴白笠。戊午。倭符同逆孽。弑害高宗皇帝。公聞而痛哭。作聲討文布告域內。以戊寅三月七日卒。方其疾革。少無怛化意。門弟子侍坐諄諄。以勤學問。扶陽脈勸勉。葬綾州寒泉面淸溪洞後麓甲坐。門人加麻者數十人。齊濟州梁氏俊黙女。甚有婦德。擧二男。載聲基皜。載聲男。泰應泰鍊泰仁泰允。基皜男濟仁濟義。曾玄以下不錄。噫靑。雲軒駟。人人之所欲。故由此而爲士者。專肆力於詩賦表策。以圖功名。滔滔皆是也。公以沈毅贍敏之材。果若從事於斯。則早晩大闡。優有餘地。而年未勝冠。能判得浮藻虛榮之爲外爲末。眞知實踐之爲內爲本。千里遠程。負笈於大賢之門。可謂行人所不能行者也。且當國家板蕩。主辱臣死之日。彼紆靑拖紫。貪權樂勢之輩。汲汲於全軀保妻。類皆越視秦瘠。而公以草野韋布之士。忠憤所激。按住不得。櫛風沐雨。彷徨于兩湖之間者。爲數箇月。終至陪師于矢石劒戟之場。南冠鬼窟。視如袵席。刀裾桁楊。不動毫髮。骨痿筋縮。抱經講道以終世。詎不偉歟。在昔庚申歲。拜謁於富春山房。公欣然執手曰。此先生孫也。遠地來見實非容易。再三申戒。以勤讀書勿墜家聲。今於狀文之述。尤不勝感懷。而但所學淺短。不能摸寫其眞境可恨。不顧僭妄。撮其志行之大槩。以竢秉筆君子採擇焉。歲甲辰小春。世下生月城崔龍植謹撰。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答吳汝周【昌鎬】 知舊間往復。卽相面之亞也。竊念近來。相從稍闊。勢固使然。而懸懸可忘。不謂一角珍緘。颺風來到。繙閱屢周。足以慰積久之懷也。然相見未易。而至於書尺。亦只以寒暄而止。是豈吾人相從之意乎。朱書曰道在六經。不可他求。蘆沙先生曰。明師立立於黃卷中。人病不求耳。求無不獲。每念座右今日情勢。亦有未便於負笈從師之計。則不出。戶而求師之道。在我而已。求之如何。要須先去悠泛意態。而惕然發憤。每對方冊。卽就平易明白。有事迹可按據處。看取道理。涵養久之。漸次踏着實地矣。幸勿以人廢言如何。講室。果是吾人講聚相資之計。而似未得穩成。此亦數也。奈何。只祝侍奉之餘。益崇學業。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答尹季仁【相麟】 來喩滿紙。備見委曲。讀之不覺。雙肩忽聳。時象云云。凡有人心者。孰不寒心。大凡遇事者。不得於東邊。則得之於西邊。理勢固然也。所謂走不得飛不得。旣皆不得。則方自有一邊得處。是豈非吾人平日。所相講磨期勉者耶。得此理立此心。則目下便有鐵輪。頂上轉旋。亦如何動得它。竊念高明於此。得不得之間。隱若有揭厲之方。而反欲推之於懵然。不知如木石之八。豈不過哉。士生無道之世。固當鞱晦靜默。而今則玄黃翻覆。尤非以晦嘿可容也。曩書云。苟非其人。不向說道。高明。旣以其人待我。我獨不以其人待高明耶。敢以瞽說若此仰溷。倘諒鑑否。但恐高明之友。未必皆其人。更望種種書尺間。不必如是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晨起偶吟【八首。丁巳正月】 賤齡六十六。六十五年非。晨起悄無語。何修可免非。去欲復天理。聖門第一揆。雖曰用工難。其要誠敬已。堯舜爲堯舜。無佗理是順。仁聖豈强爲。性之孟得認。夫子賢堯舜。繼開功極峻。說仁親又切。後學當勤愼。千載周程起。接夫道統傳。紫陽夫子出。擴大集羣賢。賴天降宋李。聖學在東方。尊攘春秋義。斥淸又斥洋。當國危亡秋。勉翁扶大義。蠻夷雖敢侵。道脈賴無墜。嗟吾晩後生。篤意信先覺。如有逞私心。終非眞實學。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大槩如是。然但和之爲用也。不可專作氣看。蓋是理之乘氣發用。而無所乖戾者曰和。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明德。難謂心。難謂性。作何物看之乎。 朴珠東 明德者。天命之性。得於心者也。張子所謂心統性情之說。已極分明。指出明德體段以示人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中庸曰。君子之道。費而隱。費者。所當然也。隱者。所以然也。否乎。 文載晠 費。以理之用言。隨事物而各有所當然之則也。所謂一本而萬殊者也。隱以理之體言。本無極而自有所以然之妙也。所謂萬殊之一本者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答尹季仁 月前承聞。尊堂叔喪事。出於千里之外。此何事。且聞近遭推遠之痛。福門禍威。何其荐疉耶。伏惟至情加隆。悲慟沉痛。何可堪勝。理當趁早趍慰。而私故多端。一書相慰。亦且遲違。情禮欠闕。豈敢望厚恕。弘毅之說。是操心立志。交養相資處。以吾賢拔俗之介。不患不毅。而但未悉其於弘果如何耳。明道先生曰。毅而不弘。則隘陋而無以居之。吾賢嘗有味於斯語乎。所謂弘者。切非安排布置之所可强也。惟在平心定氣。窮理讀書。久久純熟。則見識自有進。而量亦進矣。此非吾語。先哲有云。故妄敢貢愚。願吾賢加勉也。弟不學便衰。懶與病謀。收桑一念。雖切莫奈。區區只依新溪兩翁夾輔之間。僅僅捱過。而近日又被提督。引入於月講之末。便同琳瑯叢中。置一頑石也。赧赧何已。一舍之地。何遠之有。恨未與吾賢共之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又 金基洙 嗚呼。善人逝矣。君子亡矣。寰宇淊淊。淪胥以鋪。而一縷微陽之存於嚴穴窮經之間者。亦且不得免焉。摧之剝之。至於此極耶。凡今之人。其慈祥愷悌。敦厚周愼。孰有如公者。其樂善嗜義。勤學好禮。孰有如公者。生焉而遠近親疎。無不欽欽愛慕。無異言間辭者。吾於公見之矣。沒焉而遠近親疎。無不咨咨涕洟。如至情切親者。吾於公見之矣。嗚乎。結亭開社。與同省知舊。爲春秋講聚之所。然而猶恐一方風氣。或蔽於固陋。遠而與國內名碩。爲間年一聚之䂓。然而猶恐日用課程。或涉於疎歇。近而與坊裏年輩。爲一朔一講之約。又於尋常燕閒之際。酬應事物之餘。手不釋卷。口不絶誦。日邁月征。如恐不及。此其爲學之志。就德之誠。苦心血力。無所不至。誰知行未幾年。而遽爾中輟耶。後日講聚之席。見某在斯。某在斯。而公獨不在焉。抑或與啓元。翊中。文見。已古之友。已設講儀於泉臺之上。如在世時耶。死無復生之理。生有必死之日。則安知他日泉臺。又不與在斯某。在斯某。共之耶。嗚呼哀哉。尙饗。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又 李秉燮 嗚呼。天降割于斯文。何其酷耶。比年以來。嶺而應長逝。子厚從之。湖而文見逝。舜見又從之。今茲之歲。非蛇非龍。何賢人之不淑。若是耶。世道之責。將誰使之任。講社䂓模。將誰使之成。後生之望。將誰使之就。吾黨之遊。將誰使之倡。詠亭夜月。將誰與而徜徉。鳳陽春風。將誰與而逍遙。楊湖夕陽。將誰與而風浴。道峯晴日。將誰與而遊賞耶。孝友絶人。而勉勵如不及焉。信義著世。而持守如恐失之。隆師親友而極探討之功。開塾結社而備講聚之䂓。莊敬自持。而本源日以益固。謙遜自牧而踐履月以益篤。造次顚沛。動靜語默。粹然無不出於準繩規矩之中。其所立之高。所就之深。可以作百世之準的。識與不識。聞風者誠服。親與不親。覿德者心醉。何遭時之不良。遽索疾而言歸。視床策之奄奄。尙一冊之在手。嗚呼哀哉。我實無似。居在同隣。講磨深切。情好密勿。傾囷倒廩。吐膽露肝。誰復如公。蛩蚷失依。蓬麻無資。此所以吾之痛。異於人之痛也。踽踽凉凉。予將疇依。並世之好。同志之樂。已矣已矣。述哀告訣。淸血如雨。嗚呼哀哉。尙饗。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又 李現圭 嗚呼。惟我與公。其交也。自父祖矣。其居也。同鄕井矣。聲氣密勿。義理交孚。乙夏同槧。資三朔之苦。已春聯楊。開數日之講。溫溫然成德之無疵。浩浩然養氣之不餒。有超俗絶塵之像。有含垢藏疾之量。內外無怨。動靜無違。見愛於人。如和風甘雨。見慕於人。如泰山北斗。長我一年。期公百歲。胡長逝而遽歸。若相忘而相遺。詠亭凄慘。松壑蕭瑟。嗚呼。公雖不壽於齒。豈不壽於德也。齒而壽者。壽而不壽。德而壽者。雖夭而壽。則其所以藉藉百世。而矜式於來許者。爲何如也。況海山明月。霞峯淸風。有可以傳神而想像。髣髴者存焉耶。几筵將撤。瞻慕無地。侑此薄奠。以告永訣。靈其知否。嗚乎。尙饗。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安景直字序 天地之所以生萬物。聖人之所以應萬事者。其道也直而已。是以。君子之所以爲學。正是要得此道之直爾。於是安友取此義。名之曰道淳。字之曰景直。其志可謂盛矣。然求其所以爲直之道。莫如主敬而直內。直內則此心炯然。全無私意。而安於義理。是則所謂寂然不動之本體也。纔感而有思慮之萌。則必謹而察之。此爲直乎。此爲曲乎。果直也。則是乃天理。敬而擴之。不使其少有壅閼。果曲也。則是乃人欲。猛而克之不使其少有凝滯。以至言語動作之間。處事接物之際。莫不以是裁之。則其於天地生物。聖人應事之理。亦思過半矣。敬直。勉乎哉。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張子曰心統性情。朱子曰心者性情之主。統字主字。同乎異乎。 此統與主字。非如統兵之統。主國之主。而只就敷施發用上說也。然則是統字主字。皆主宰妙用之總名也。而雖文不同語不同。義實同歸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而道心。原於性命。人心。生於形氣。則是於其發處。始有理氣之分。然則所謂虛靈知覺者。本無分於理氣歟。 天下無獨立之理。而有是理必有是氣。理乘氣載。而二者。固不相分也。蓋人心未生之前。氣順聽命於理。而性命自存也。豈有理氣之相分耶。蓋人心生然後。氣不聽命於理。而理自理氣自氣。性命橫缺矣。然則虛靈知覺。本無理氣之相分也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心有人心道心。性有本然之性氣質之性。道心與本然之性。是一等。人心與氣質之性。是一等。而朱子曰雖上智。不能無人心。則雖上智。亦可謂有氣質之性乎。 人心。雖生於形氣。每聽命於道心。飢食寒衣。皆合中節。而無過不及之差。是乃人物當然之心。而未嘗不有善者也。氣質之性。是濁駁之氣也。與本然淸粹之氣。二歧懸絶。又聖人。本循於本然而已。而初無氣質濁駁之可論也。然則雖上智。固不能無人心。而決不能有氣質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집부

跋 右龍山先生遺集。其手本六冊矣。今付剞劂。距公沒八年矣。夫子之孫松沙先生。就而刪正。得其半云。精可知耳。宇承何敢容喙於其間。且其問學之至。造道之微。覽斯集者。自有見矣。亦何敢贊一辭乎。雖然。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書美君陳如此。聖人引以自道。未嘗有加焉。惟曰是亦爲政。由是觀之。雖聖人爲政。亦不能外。孝友之爲德。其不大哉。之二者苟能焉。其餘不論可也。先生於未子。門子也。親炙最厚宿德。諸弟莫之或先觀其最初。請益不及他。而惟事親之爲問。則於孝也請事斯語。盖早矣。自後服勤性與天道。亦想得以聞焉。其答問可攷。然是非管見所及者。夫孝友則承也。亦曾及見先生之居庭矣。屢空不形。而愉婉滿容處。昆弟怡怡。而接人未嘗不攝以威儀也。今以孝友二者。推先生之德。而揚諸鄕黨。則人無賢不肖。莫有間於斯言也。必矣據其施於家者。而信其行乎國者。證諸書質諸聖人。則因此而論先生之政。亦不爲誣也歟。宇承無見。不足以發先生之蘊。宇炳請爲跋甚勤。敢不竭其有以從之。不文不足辭云。歲乙巳端陽月下澣。四從姪宇承謹書。

상세정보
517956
/25898
상단이동 버튼 하단이동 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