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譜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三十六年【我明宗大王十二年】丁巳四月二十日先生生于潭陽大谷面大山村第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二歲三十八年己未生生三歲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四歲四十年辛酉先生五歲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六歲始入學頴悟絶人生員公奇愛之曰大吾門者必此兒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七歲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八歲受小學生員公戒之曰此書做人樣子汝其識之先生服膺不懈不煩敎督而必勤程課稍知文義至幼子常視母誑告之曰父母不但常視母誑幼子當不欺父母聞者驚之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九歲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十歲讀大學中等書雖肎綮處莫不分柝穆宗皇帝隆慶元年丁卯先生十一歲十月二十六日丁生員公憂攀號躃踊蔬羮不入於口衰麻不脫於身執喪無異篤禮君子二年【宣祖大王元正】戊辰先生十二歲眉巖柳先生來哭生員公几筵先生受弔如成人○自是問禮請益造次無間三年己巳先生十三歲十月服闋四年庚千先生十四歲博通書史善屬文筆法勁健草隷俱造妙聲譽籍甚五年辛未先生十五歲六年壬申先生十六歲往來于負暄堂梁公【子淳】之門質疑答問鼓巖梁公【子澂】問金某何如人負暄稱其天資純實器局宏遠誠孟子所謂善人也信人也神宗皇帝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十七歲聘夫人南原梁氏生員成澍之女二年甲戌先生十八歲贄謁松江鄭先生因與畸翁兄弟爲道義交三年乙亥先生十九歲以金夫人命赴沃溝試至新倉津見多士爭船甚危挽之不得獨不渡而舟果覆歎名利之陷人亦類是悉取行中書簏投之江中而還終身不赴擧四年丙子先生二十歲與曺克遠【弘立】遊龍泉寺講論經義數日而歸五年丁丑先生二十一歲與再從兄瑞石八剛川寺讀鄒經有詩在集中六年戊寅先生二十二歲長子劼生七年己卯先生二十三歲與再從瑞石【彦勗】蒼泱【彦希】從兄參奉【百釿】會六行堂論肯構親睦之規八年庚辰先生二十四歲次子動勛生九年辛巳先生二十五歲菊日不勝感懷示陪老諸君詩在集中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六歲與梁鼓巖講麟經一月而罷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七歲往拜淸溪金公【應會】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八歲倣呂氏鄕約參酌古今行于大谷洞中鄕俗稍化之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九歲與曺克遠期會瑞峯寺不至三宿瀟灑園有獨將餘興賞溪梅之句十四年丙戌先生三十歲與曺克遠鄭子羽丁季會遊瑞峯寺十五年丁亥先生三十一歲讀心經沈潛縝密深得操存之要因著詩【見集中】十六年戊子先生三十二歲三月曺克遠來訪仍與論卦變之說十七年己丑先生三十三歲引陶靖節杜草堂答鄭子容詩【見集中】十八年庚寅先生三十四歲八月哭夫人梁氏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五歲撤梁氏筵聘永平文氏生員三省艾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六歲國家危聞日至作詩【見集中】示守吾勉以殉國之義仍曰此固臣民致死之日而吾所未能者偏慈在堂無他兄弟何垂淚滿衿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七歲曺克遠從事統營贈別敍懷期望以殲滅俊酋功垂竹帛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八歲次子玏生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九歲行長子劼三加禮戒吳得原【希道】爲賓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四十歲贅謁沙溪先生源源往還質疑講禮篤信敎誨服膺不失由是造詣益高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四十一歲倭寇猝至先生負金夫人避亂常採拾以禦飢而親極滋味及還金夫人肌膚勝常人以爲孝感所致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四十二歲訪尹士武【元虎】敬次河西金先生詩在集中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四十三歲崔子述【厚憲】林子愼【懞】遠從請益講磨數月而歸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四歲十二月二十一日丁金夫人憂攀號躃踊幾至滅性殯殮治奬一遵朱夫子家禮因廬墓三年虎豹避而不近拜跪之處莎草不生○金秀才始曾負笈而來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五歲在廬所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六歲服闋朝夕展謁家廟朔望省掃墳墓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歲自以孤露餘懷益無意於世築晩德遺老之齋圖書一室硏精覃思以晝有爲宵有得爲終身之計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八歲贈別金晦卿論去偏黨詩在集中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九歲次三鏡堂韻贈曺克遠有顔巷輸功在吸噓之句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五十歲夢見沙村感懷贈守吾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五十一歲遊東京謁玉山書院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五十二歲聞宣廟賓天入縣庭擧哀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五十三歲操文祭高而惕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五十四歲作月城行行訪林公直【檜】於匪所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五歲賊臣弘瞻輩用事首發凶論先生不勝憂憤味懷示守吾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六歲以義巖祠宇事上書于東岳李侯見集中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七歲過高陽拜松江先生墓祭文見集中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八歲與鄭子容羅秀夫尹士武吳得原宋徵高君涉會多士行鄕飮禮○操文哭鄭子羽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九歲操文哭金子混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六十歲爲拜東岳李公作耽羅之行有事未果次在謫哀詞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六十一歲生朝氣禰廟感吟見集中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六十二歲赴曺克遠壽席訪內弟梁士健○著晩德問答見集中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六十三歲崔侯【東立】設鄕約先生參酌古今勸善懲惡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六十四歲二月以鼓巖梁先生建宇事與進士趙平宋受益高傅楫諸公聯名上書于道伯熹宗皇帝天啓元年辛酉先生六十五歲會鄭子容金晦卿吳得原講論太極圖說東西銘二年壬戌先生六十六歲金延興【悌男】之家酷被慘禍其從孫千齡流落海濱見其容貌端雅文理疏暢甚奇愛贈之以詩因爲貳室之賓人皆危之先生曰雖在縲絏而非其罪則豈可以區區禍福廢名家賢子弟乎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七歲參龍山白鬄會○遊松江亭感懷述詩在集中四年甲子先生六十八歲反正後守吾朝天上京戒以竭忠報國之義○二月西寇猝至乘輿播越王大妃下惻怛之敎略曰嗟爾八方忠義之士皆我祖宗及先王敎育之人當此急亂豈忍晏然不救爾等各出義兵義穀急急來救云云先生奉讀揮涕曰先王龍灣之狩也苟全性命者爲事親之日短也今孤露餘生何惜一死遂與同志生員權以中宋徵進士李益新幼學南恪宋尙訥羅緯文沫血馳文于列郡士雲集會靈先進士辛惟一檄文又到遂與辛公同心合力設義倉於靈光聚穀三千石兵且發而賊平乃以所收義穀納完府而退○四月聖上因天灾下哀痛之旨求言于搢紳及八方之民庶先生應旨上封事首言天人之心之一次言當今之所急者凡七節一曰去偏黨二曰不忍殺人三曰至誠求賢四曰神先朝賢相之寃五曰除無名之稅六曰薄賦徭七曰更竄察殛之寃繼言張旅軒之宿德肥遯金沙溪之抱道憂國○除健元陵叅奉不就著示子孫書見集中五年乙丑先生六十九歲有事上京訪金甥壽翁留月餘而歸六年丙寅先生七十歲與從氏參奉【百釿】再從弟進士【彦希】遊福川因被縣宰姜渭載所邀有挾仙樓唱酬詩【在集中】仍作雪山之行與縣宰柳艎觴詠而歸七年丁卯先生七十一歲六行堂作花樹會戒無忝先德○病風濕一目不見旋復和毅宗皇帝崇禎元年戊辰先生七十二歲金梅卿來訪論出處之義二年己巳先生七十三歲詠松竹寓後凋之意詩見集中三年庚午先生七十四歲先生以栗谷先生聖學輯要示學者曰先生平生精力在於此書全體大用皆備有求道之志者當沈潛而玩繹也四年辛未先生七十五歲元朝行參禮坐於堂上受子孫男女拜使孫聲發讀柳開仲塗章訖戒之曰今人之不若古人何哉汝曺宜深體之○二月偶感疾子孫進以藥餌先生曰吾常自言四百四病不罹一丁卯之病風濕也自分不起旋卽疾已吾年已七十五矣原始反終理之常也將復何爲乃取其藥餌而飮之曰吾所不却者不欲抑汝曺致憂之之情也須勿復進又曰禮記曰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爲不善思貽父母著辱必不果汝曺戰兢自持無忝所生則吾死無恨矣又曰先墓石儀未具必欲營修今則已矣吾死之後汝曹能繼吾志則善矣無一言及於他事以五日考終于本第之正寢以其年十二月庚辰葬于府東貞石面揷峙酉坐之原六年癸酉參判安東金光爀撰行狀二十六年癸巳配享于本府龜山院與末老松【希環】朴訥齎【祥】宋俛仰【純】宋勿染【庭荀】金瑞石【彦勗】金淸溪【應會】尹市隱【元虎】宋栗翁【徵】李東岳【安訥】羅九華【茂春】林聽梧【光弼】幷享焉百有二十年丁卯判書杞溪兪最基撰墓誌百五十三年庚子判書淸風金鍾厚撰墓碣百七十年丁巳承旨長澤高廷憲撰序二百八十七年甲寅十代孫永柱謹考遺集及先生長孫仁山公手劄撰成年譜二百八十八年乙卯叅奉幸州奇宇萬撰序是年四月文集成卷之四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