민간기록문화
통합검색플랫폼

검색 필터

기관
유형
유형분류
세부분류

전체 로 검색된 결과 517956건입니다.

정렬갯수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告存齋魏公文(洪錫憙) 維歲次乙巳三月丙戌朔十七日壬寅後學高光修敢昭告于存齋魏先生英明之姿格致之學爰得眞訣屛門高足唳鶴上聞 王曰咨爾卽署縣紱累降 恩旨牛刀之試適在玆土治遵湛翁民謠吏咷祠屹詠歸曾祀湛翁義在不諼祠事可同今將躋享共擧縟儀伏惟尊靈尙歆格之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文正公河西金先生神道碑銘【幷序】 宋時烈【號尤菴文正公】國朝人物道學節義文章忒有品差其兼有而不偏者無幾矣天祐我東鍾生河西金先生則殆庶幾焉先生諱麟厚字厚之蔚州之金蓋出新羅金溥王鶴城府院君德摯其別子也以至于本朝直長義剛訓導九參奉齡寔先生曾祖祖與考也妣玉川趙氏參奉公孝謹好善有古君子風先生生而形貌端正風神秀朗數歲行必正履不由側逕身外之物一不經意惟書籍翰墨是好嘗手劈菜皮必盡其心乃己曰欲見生理之本末九歲奇服齋遵見而異之曰子當爲我 世子之臣蓋 仁廟性質生知臣民咸仰其聖德故也稍長常穆然黙坐儼若對越講論到意會處輒欣然自得達曙不寐其所造已深遠矣嘉靖辛卯中司馬時年二十二時經黨禍未久士諱學問之名先生與退溪李先生志氣相得往還講磨極有麗澤之益焉庚子登第分隷槐院賜暇湖堂拜弘文正字陞博士兼侍講院說書 仁廟毓德春宮聖學日躋得先生大悅恩遇日隆或親至直廬從容問難且特賜書冊又爲墨竹以寓微意先生作詩以謝其印本爲世所寶爲副修撰因東宮火變上剳曰自古善治之主莫不以親賢才正士習爲本蓋必親賢才可以專輔翼而養氣質必正士習可以明彝倫而正風俗且如向來己卯之禍朝野無不愍其寃枉然而至今不能開陳本心顯白非辜上以釋 殿下一念之疑下以灑諸臣九原之憤而一有端言正色之人則輒斥以小學之徒士習不正職此之由願 殿下虛心靜慮深惟致災之原硏幾於講學而致曲於存察要使本原澄澈表裏皆實無一毫私僞以雜之則邪正不難辨是非有所定可以起己渝之士習可以振己解之紀綱敎化之陵夷風俗之頹敗有不足虞矣辭意剴切自此 中廟益知靜菴諸賢之寃頗示悔悟而厥後申請者益衆卒至 仁廟初服快下伸雪之命先生蓋發其機焉乞養得玉果縣監務循民情一境賴之明年乙巳詔使張承憲至召爲製述官時 仁廟初卽位時議咸欲留先生以輔新化而時事顧有可憂者先生辭以親癠而歸七月 上猝然賓天先生聞訃驚痛幾絶而蘇因以疾解縣任歸自是凡有除拜皆不就連丁內外喪克盡情文至於衰服之制一遵禮經喪除以校理召又上箋辭明廟諭以君臣大義先生亦極陳疾病難進之狀竝辭食物之賜庚申春忽感疾屬當上元命家人具時食薦于家廟事訖遺命勿用玉果以後官爵遂以翌日庚午壽五十一而歿訃聞 上驚悼特致賻儀先生淸明溫粹胸次灑落人以爲淸水芙蓉至其立志爲學也積之以窮理主敬謹思明辨之功則其造詣之深人不能有所測知者矣蓋先生初從金慕齋受小學書用功最深至於大學則兀然端坐而讀之至於千餘遍反復紬繹不得不措自後雖以授門人弟子未嘗以易此也嘗曰大學一部之中體用具備條理不紊捨此無以進道矣不讀是書而欲看他經猶不築基址而先作室屋又曰讀此書無疑者未必有實得苟字字硏窮句句思量則必有未透處如於章句未透參以或問或問未透參以諸家之說久久必見氷釋之效矣其於語孟詩易覃思實踐而曰得力莫如語孟又嘗謂太極圖說義理精深西銘規模廣大不可偏廢常玩索不已至其持守則必以敬爲一心主宰日用之間儼然肅然辭氣安定視聽端直表裏無間動靜一如情意之發獨先照於幾微事物之應必揆度於義理善利公私之分益致其謹自其性命陰陽之妙以至人倫孝悌之實體在一身本末備具卓然乎大中至正之規矣故有言學當專務篤行者則曰知有不明行必窒礙有言學當專治其內者則曰外不整齊內必怠慢又嘗曰學莫如知行竝進內外交修至其證訂諸說之未安者毫釐必辨於花潭則慮其弊流於頓悟之捷徑於一齋則病其道器之混爲一物論人心道心則黜羅氏體用之說至於退溪李先生有四端七情理氣互發之論高峯奇先生深疑之質問於先生沛然無所礙滯遂以論辨於李先生殆數萬言世所傳退高往復書者是也蓋先生於道理洞然無疑叩之斯應若取諸袖中而與之而無不曲當故雖以退溪之精密亦屢捨己見而從之文元公金先生以先生說考證禮書者多有焉先生論議不惑於新奇不亂於繳繞平正明白使人易知顚撲不破然未嘗以知道自居常若有不足者嘗有詩曰天地中間有二人仲尼元氣紫陽眞先生識趣大槩此可見矣先生少有經濟志當安老伏法之後金慕齋李晦齋諸先生稍稍進用而先生獨見幾微卽有斂退志及 仁廟賓天驚號殞絶如不欲生杜門自廢屛棄人間事頓無送往事居之意每値七月一日輒入家南山谷中慟哭竟夕而反蓋當時不敢問故只自隱痛於心而未嘗形諸言語人終不能知也嘗作有所思吊申生諸詞寄意激烈一篇之中屢致意焉讀之者自然髮竪而膽裂然竟莫測其旨意之所在也歷覽古今至奸臣媒孽使君父嬰其禍者必扼腕慷慨不翅躬親當之者蓋以一心而函三才造化之妙以一身而任萬世綱常之重者終有所不可誣者矣其家政必以正倫理篤恩義爲主閨門之內和順雍睦而濟以嚴整入其家者如入治朝焉飮酒微醺繼以吟哦音調洪暢令人莊以和暇日必携冠童逍遙徜徉顧謂諸生曰學者時時體認沂水庭翠氣像然後方能少進爾後學之被其引接者如襲春風而睹慶雲也其述作根於風雅參以騷選李杜凡有感觸一於詩發之淸而不激切而不迫樂而不至於淫憂而不至於傷皆所以理性情而涵道德其疏章通暢典雅必以理勝眞仁義之言也文集若干編行于世周易觀象篇西銘事天圖諸作逸而不傳惜哉至於天文地理醫藥占筮算數律曆無不通曉筆法勁健絶無奸媚態所謂德性相關者然也配尹氏縣監任衡女二男從龍從虎三女壻趙希文梁子澂柳景濂也從龍男仲聰參奉無嗣從虎察訪男南重其子亨福亨祿亨祐亨祉二女壻李奎明奇農發也亨福男昌夏泰夏亨祐男囂夏亨祉男嗚夏大夏其出後亨祿者仲男也昌夏生翼瑞斗瑞時瑞泰夏生天瑞地瑞元瑞鳴夏生致瑞李壻男逸之實之苾之密之佶之奇壻男挻然挻之挻漢內外曾玄摠若干人以文行相尙其年三月癸酉葬于長城治西願堂山先塋向陽之原門人創書院以享之崇禎壬寅顯宗大王賜額曰筆巖復命贈吏曹判書兩館大提學諡文靖道德博聞曰文寬樂令終曰靖嗚呼聖朝崇報之典至是而無遺感矣蓋海東自殷師世遠聖學不明至我中明之世治敎隆盛莫不以洛閩爲準則然於道器危微之說尙多聽瑩者而先生自能獨見大意學問思辨直尋正脉 本朝宗儒名賢往往致身於蔑貞之際周旋委蛇志欲扶社稷救士林身且不免而先生自能知微知彰遯世無悶以沒其世由是觀之其明知達識超乎事物紛糾之表而深造厚積進乎精密正大之域至其淸風大節聳動震耀使之頑廉而立懦則雖謂之百世之師可也然而本之則實根於道學之正然則人不可以不知道而欲知道捨學問何以哉世徒以節義論先生者可謂淺之爲知也銘曰 達道有五君臣父子此其大經欲盡其理盍究聖經有知有行學問之道亶在於是捨是曷程於惟先生天賦之異質粹氣淸志豪力雄勇邁終古廣大高明旣極群言反以約之允矣集成群臣之義父子之仁各得其貞其所及人沛然房達式圍式型世道人文天秩民彝炳如日星循古訖今計功論德孰與先生 聖朝褒崇多士尊慕岱宗魁衡願堂之陽銘此豈碑維千萬齡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靑坡辛公行狀 柳震錫 撰公諱二剛字柔叔號靑坡姓辛氏寧越人上祖諱仲碩高麗侍中生諱廉判密直事生諱熹入我 朝爲漢城尹諱憲諱思寶中直大夫雲峯縣監諱自淸參奉諱孟文司憲府監察諱亨俊於公爲五世以上高祖諱以中古阜訓導曾祖諱萬鍾通政大夫祖諱廷協篤學廢科事親色養侍湯嘗糞喪祭盡禮道邑屢薦極力辭免考諱希稷承仕郞軍資監奉事妣平山申氏父景祉繼妣金海金氏父德渭申夫人以萬曆辛丑正月十四日生公於栗里生之夜通政公得龍見空桑之夢因以名小字曰變龍二歲失其恃養於祖父母生有異質孝友出天每歲俗節隨長者上丘壟則展於先妣之墓仍端黙含哀於側終日不樂其嬉遊稍近博徒祖父夏楚以誡之遂終身不近公處於繼母庶祖母庶母異母弟庶弟之間庭無間言一家雍睦其分異時田廬臧獲之美者悉讓諸弟以慰三親之心至將先妣別給得奴婢三口以與其季孝友之至如此公祖父以公將必及第奴婢三口具由別給其庶弟得武科公曰此奴婢別給意有所在吾何虛受卽日傳給其用心之公又如此公常以不識慈母之顔益切終天之痛每於其諱日致齊時必三晝夜涕泣一有滿腹婦人撫慰垂涕之夢起問慈母狀於祖母則儀形宛然夢中捐世之日懷娠九閱月矣乙亥奉事公歿哀毁逾禮幾至滅性厥後繼母之喪三載之間足未嘗及寢身未嘗出街公初以悅親計力業明經成垂朝暮因丙丁變遂輟不之講自是慨然有求道之志日誦庸學及性理諸書以考古聖賢用心之節度其學以用心於內不求人知爲本終不設崖岸之行以鞱晦其身故其群居衆處人不見其有異而至其得之躬行之餘樂於心融之境則固已超然於風雲之中事物之表末年見識益高益深有以得乎天地同春物我俱忘之妙故作天人一理書以自玩又以風月扁其軒吁其造至矣當論易曰伏易主生出天理未露處其精也文易主反對天理已露處其蘊也反以考乎中庸則喜怒哀樂之未發亦理未露處卽所謂先天而天不違也發而皆中節亦天理已露處卽所謂後天而奉天時也近以求之一言一動遠以推之一草一木一禽一獸莫不天然有箇中在那上然後始悟文王之作易其盡精蘊之妙而因天地入用之位得天地時中之道皆自精蘊中流出也其於學庸語孟所深究而力行者皆孝悌謹信爲己務實之語故嘗語人曰吾於孟子事親從兄之訓得亞聖自然之眞樂中庸戒愼恐懼之成得平生服膺之符大都學者必以誠實爲貴不誠則事皆無實余常赧赧然世之學者內無咫尺之義而外誇耀於他人也其得之於經傳之間者如此故其發於心而見於事也事親極其誠愛弟盡其友刑妻以敬飮人以和祖母嘗有疾公衣不解帶晝夜不離側以至疾之病而藥無效則稽顙求以身代刃接頷者晝夜有三祖母竟得老人投藥之夢而疾有喜其於繼母也先意承志誠實無違一如生母至不歸己之子而歸於公不安己之子而安於公其推之友于也老而彌篤仲弟有過掩閤出涕引而自責仲弟至負荊庭謝從而泣下兄弟家嘗有乳狗各一兄之狗之弟家乳其兒以至旬餘蓋孝友家所感也常以爲端之所造親之所順在於夫婦故其居家也和以有敬贄以有別未嘗見姬妾之分愛焉賓客往來隨人言語文者以文武者以武開心見誠和氣盎面不務營備人盡其歡狡僞者獻誠暴慢者致恭其處鄕黨也察言觀色虛而下人某是某非某善某惡之說未嘗一掛於口邑宰之知公者或欲以孝友之實聞上者公極力辭之罷而後己或欲任之以卿大夫之位極力圖避而終不得伸則乃慨然出涕曰士之所大欲莫如科第而吾之廢已久矣以我之手豈忍寫崇德年號乎仍三日不食吐血數升絶而復甦者數蓋其天分旣高所養又深學業之所造心術之所就非尋常人所可窺測萬一而見於行事之彰著者其孝友之誠和敬之實旣極其至而扶天下已淪之綱常砥柱於衰世之頹波者其大節又如此也公卒於辛丑七月二十七日得年六十一九月二十日葬雪山乾坐巽向之原配寧越嚴氏正祿女繼配慶州兪氏大潤女有三男三女男守愚守道守元壻陳徽金以鳴鄭時矩公嘗病夫世之侉夫虛張無實之辭以竪泉道以要耀世故嘗自製墓銘曰奉母有所違學易無所得吁公可謂隱不違親遯世無悶衰世中隱君子也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存齋魏公行狀 公諱伯珪字子華魏氏系出長興高麗太保忠烈公繼廷後閤門祗候种其十一世祖也高祖諱廷烈縣監曾祖諱東寔祖諱世寶能詩善筆畫世稱三絶號三足堂考諱文德進士以文行見推士友號春谷妣平海吳氏士人日三女有壼範以 崇禎再丁未五月十五日生公于桂春洞里第是夕進士公夢白龍降庭下井中而公已娩岐嶷警敏異凡兒纔周歲便解語長者試敎以六甲與數日輒解誦三四歲便知讀書聞學者必危坐方暑裸身就屛處習跪坐日以爲常每値鄕人儺及倡優雜戱少長奔波而獨漠然若無睹嘗與幼弟遊戱堂上弟匍匐將下勢必墜傷卽曳運藁束梯而下之叔祖春潭公竊視奇之曰四歲兒能如此他日經綸其可量乎六歲讀小學一見諺解便曉三聲轉注反功之法嘗見隣人有子母兄弟相䦧者嗟咄不已卽書不善非人不孝非人子九字於紙佩之八歲讀大學便知飭躬昧爽必盥佩小紙帖記某日失某言某日誤某事長者指燈命題對曰照物不欺暗丹心見本明九歲嘗隨長者登天冠山作詩曰發跡天冠寺梯空上春昊俯視人間世塵埃三萬里其志氣之不凡已如此見家語有夫子像手摸而貼之壁常拜跪而讀書其下又以紙貼書顔曾思孟置之所讀冊右作座右銘曰古之仁也愛今之仁也巧令古之義也宜今之義也剛戾古之禮也敬今之禮也飭僞古之智也知今之智也詐譎又曰與其視人寧自視與其聽人寧自聽嘗與同學諸人作詩言志同學者皆有志於富貴繁華而公獨曰讀書學聖人立身顯父母若遇風塵世採採烟霞歌紫芝讀書喜看小註有不通處不得不措長者呵其廢讀而不能止如書期三百註易先後天說數閱已能領解十歲以後益博涉諸家不欲以一藝成名天文地理律曆卜筮道佛兵韜算數之書無不蒐羅而領會至工匠百技亦皆目到而心解嘗手制璣衡制度無少差尤致意於易與禮自朱子以下至東儒禮說及易總啓蒙等書常自隨而專治旣冠蔚然成巨儒讀書于墳菴遠近聞風坌集其學規一依栗谷先生隱屛精舍古規里中射酒之禮倣古鄕射鄕飮禮以行邑侯李鎭儀以公膺薦曰才高行美學邃啓蒙時公年僅二十四矣翌年辛未贄見于屛溪尹文獻公問答經禮論辨理氣大爲師門所獎詡乙酉中生員丁亥屛溪先生卒公加麻五月其祭文曰昔韓愈氏曰回也得聖人以爲依歸其不憂而樂也宜矣今伯珪失其所依歸嗚呼痛哉及其治任而歸詠一絶以見懷曰悵然長嘯出玉溪北風空山雨雪時如今亦少荷簣者有心無心不怕知此蓋屛溪所次朱夫子玉溪韻也公自師門喪後遂爲躬耕讀書之計荷簑笠帶經籍且耘且讀作社約及養正塾學規以善鄕俗敎後進爲己任每年四季會昆弟及家衆五十餘人以壽兩親而分內外序長幼以坐下逮婢僕亦序列於庭下倣柳仲塗朔望訓具諺釋使讀而聽之常以居一於三樂爲幸辛丑丁內憂甲辰丁外憂前後居喪情文備至讀禮之暇詳記兩親言行心貌爲思成錄二篇以小囊貯免胎時臍帶佩之衣帶間以寓終身之慕 正宗甲寅湖沿海翻遣閣臣徐榮輔慰諭之徐素聞公名至則採探得公行誼實蹟又取閱其文藁還朝 筵奏請獎用上允之更加詢訪翌年冬 特諭付軍職命道臣起送封上公所著寰瀛誌公年六十九病不能赴召赴 下諭曰待春和起送所著文字盡爲封上翌年春除繕工監副奉事又辭不就 上以宣召不及時論罪該曹判堂 下敎曰春寒尙峭不能自力而登程乎若是遲滯誠甚訝鬱 嚴命道臣使之急速起送公遂强疾膺 命丙辰三月初三日入京越四日詣闕上萬言封事其大綱六條而立志擧賢又六條之綱也末陳老病難强之狀乞還鄕 上優批以寵之略曰初一立志明學之奏予庸嘉乃予志不立故民志不一正學不明故邪學不熄莫非予反省處第二簡弼擧賢之奏予庸嘉乃以人事君大臣之責也剔蔽拔茅竊有望於今日巖廊次三次四次五次六言言剴切切中時弊爾以遐陬疎蹤能竭論至此求聞所以求益也卽令廟堂稟覈俾有實效爾年七十承召上來若依願還鄕則所謂去來何所聞見欲待計仕則有甚於馮老郞潛畀以一邑使得施所蘊仍 命銓曹擬守令初擬機張 上曰老人何以遠赴本道文蔭中相換更擬泰仁 上又以爲稍遠家鄕特拜玉果縣監給馹赴任始 批下士林拭目而疏語多譏切朝貴因及於士風之不古於是詆訾譁然太學及四學至捲堂罷製賴 上調劑而止及到官設行鄕約罷紙役紓僧弊除魚供蘇漁戶本邑例貢生銀魚爲邑痼弊報營以錢代之去官作雜匠罷各廳契防與官四色以紓軍役勸學講武平糴減徭修繕公廨不煩民力一以捐私益公瘠已肥民爲心丁巳春患風痺呈遞不獲六月以久病居殿 上曰魏伯珪治績不係於病且觀其考題宜褒不宜貶專是軟地描木切責道臣卽調京職授掌苑署別提公無意更進辭疾不就銓曹例請改差 上又敎曰魏伯珪文識姑舍其家行聞極純備豈無所抱而然朝家之斷斷於伯珪者非私於伯珪決不可使徒然落仕本道廟殿令中相換十月改授慶基殿令而竟以病遞戊午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七十二以翌年二月初五日葬于茶山向丙之原後九年丙寅因章甫議配享竹川祠配金氏士人始聲之女事夫子無違後公七年乙丑卒祔公墓有二男一女男道立道及女曹光根道立生一男四女道及生二男二女公文章夙成學識淹博餘事功令不工而能尤長於對策四魁東堂每當會圍貴游子弟塡咽所館輒閉戶不接洛下人目之以怪物嘗赴庭試於二所適李臺鎭儀主試一所雅重公要就一所公辭曰本欲就二所今從座主改就是苟進非素志也居家尤篤於倫理四弟三妹終老和洽待家人仁而嚴閨門之內穆如也推以敦宗族輯隣里花樹會規社約諸條井井可觀尤矜惜貧窮失學者族子弟村秀才招邀於農務之暇課以小學通史等書諄諄勉勉俾隨才有所就聞人之善若己有之雖未見其人亟稱之不已見人爭鬪必參情理而譬曉曲直使之悛改而至於和解窮鄕僻巷或有異行偉跡之埋沒者必爲之傳記而表章之平生最忌流俗常曰全昧性理之學者雖有出人之才思終不得文章之妙悟其妙者亦可以自樂貴賤榮辱無足以動其心居敬之工至老冞篤以師門所書賜敬義二字禙爲小屛常置枕右終日儼然雖家人未見其惰容夙抱經濟之志嘗記八路山川土地饒瘠政弊民俗遠近夷險無不博考潛究如指諸掌名曰政絃新譜隨陳救弊之方著分賑節目當災年邑倅取以行之南民以賴嘗抄經傳中格言至論名曰古琴每酒醺意到輒諷誦之如學規禮說經書條對讀史剳錄詩疏傳記序說合雜著九十餘卷而其中二十四卷赴 召時封入於內閣其他閑吟漫筆亦有理趣不爲文士之空言嘗歎曰若有後世子雲亦當朝暮余於千載之下矣嗚呼公以超邁之姿奮起南服績文種學聲望藹鬱才猷富贍可以需世而竟失一第是固命也顧以遐陬寒門世莫有先後之者白首嶔崎有珠藏釰埋之歎晩際聖明恩遇特隆赴召無多日畀以民社試其所蘊是雖公望實旣隆有以上格而苟非我 聖考甄拔幽潛不遺遐遠烏能如是於此可以觀君臣而惜公已老矣所著文藁尙留在 內閣安知其更無闡揚於異日也第公從事儒賢之門晩年所造當益崇深而余年輩旣後且相望落落恨無以得聞其緖餘矣公之孫榮翰來謁狀德之文余固非其人且老病久謝筆硏而累返愈勤其誠有不可孤者遂就其家狀略加纂次以俟日後知德者考信焉崇禎四丁酉正月 日 恩津宋稚圭 撰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淵谷書院小記 長興卽老峯先生受玦之地淵谷卽先生妥靈之所也 屯村先祖是其弟也而竝享于玆矣也祖考判書公粤在戊寅出宰此府與多士春秋設講行飮酒禮創設契約闡名先生之道白鹿之規藍田之約亦無踰斯去庚申吾從祖致序氏又復莅玆重竪院宇講確契約申明舊規慕先向道至且盡矣歲戊子春族兄泳稷氏亦莅玆邑創建大明崇禎皇帝御筆閣旋卽處移而不肖謫尹康津兼察長興與多士講先誼討院規則院之廢已二十稔之久而何幸講學之風洋洋不泯撫古愴今不覺愀然起敬是歲四月進參講筵百世遺風宛然如昨乃告于僉章甫曰俎豆是禮賢之節講學是慕賢之道勿以院之興替爲念導守斯規絃誦之聲洋溢于南州則先生牖後之學引以勿替永世有光乃爲之詩曰一心衛道道無違陟降公靈應下歸興廢莫非關氣數家家絃誦愴依依戊子四月下院 七代孫 泳殷 謹記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淵谷講堂重建記 堂於院址之舊其尊慕觀感之意曷嘗以堂院有間我先祖老峯屯村兩先生院享于冠山州治之東堂時遺德之洽人功業之垂後赫赫於史乘冠山爲其受玦於老峯故院之所以設于此也世降而院廢州中多士久愈興感築壇爲講矣之所春秋俎豆之儀詩禮揖讓之節雖爲靑襟之所私然其尊先生感先生於此可見矣州士人李敎根每以有關於斯道弛張爲憂費心出財復營一堂於其所者已有年乃就噫玆州之士孰不感先生者深而此其爲最由來鄕飮與契約蓋其壽院之意者亦豈尋常哉余按玆省之翌年己亥春巡賑沿郡歷路躬造于堂其愴舊感今自不禁油然其後李敎根以工訖來告曰此堂也令先祖杖屨之遺址且令祖考孝貞公手澤如昨何不欲一辭賡之乎余自在京有願於此院今日之止此者亦其餘蔭所曁 其尊師慕先之義豈容以少藻却之先生之蹟已盡於前述之多更不欲贅而先生之德匹世不泯者有如堂存勉乎多士之觀感亦與此堂而不替者也歟因敬次原韻附之吾師吾祖道無違玄裔靑襟共所歸追憶升堂當日事洋洋禮樂尙依依 朱紱南州復幾春尙書公蹟院維新愧吾承蔭今來此 瞻一般前後人崇禎后五庚子八月 日七代孫 按使兼慰諭使 泳喆 謹稿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行亞獻禮 贊引引亞獻官詣盥洗位之南北向立盥洗 訖引詣文靖公雪齋鄭先生尊所西向立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贊引引獻官詣文靖公雪齋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 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 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巖軒申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巖軒申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景武公永慕亭鄭先生尊所西向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景武公永慕亭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逸軒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逸軒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滄洲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滄洲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慶源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慶源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竹友堂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竹友堂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二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降復位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行終獻禮 贊引引終獻官詣盥洗位之南北向立盥洗 訖引詣文靖公雪齋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文靖公雪齋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巖軒申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巖軒申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府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景武公永慕亭鄭先生尊所西向立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景武公永慕亭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逸軒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逸軒鄭先生神位前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贊引引獻官詣滄洲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滄洲鄭先生神位前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詣慶源鄭先生尊所西向立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慶源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 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諾引引獻官詣竹友堂鄭先生尊所西向立 奉爵奠爵升 司尊擧羃酌酒 奉爵以爵受酒 贊引引獻官詣竹友堂鄭先生神位前 奉爵奠爵隨獻官跪 奉爵詣獻官之右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以爵授奠爵奠爵自左受之奠于神位前第三坫 奉爵奠爵降復位 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引獻官降復位 諸獻官皆再拜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景慕契序(恩津宋在直) 忠義之士世固不乏然若其忠之盡義之精而立萬世臣子之大防者莫如我 莊陵守節諸賢也蓋斯時也雖有禪受之事廟社猶前則自常情論之以事於前事於後似無不可而諸賢猶不欲貳其節或殺身而不悔或晦跡而自廢各守其分各適其義西齋先生宋忠剛公其一也先生之謁 上王于寧越復其鎭撫之 命爲 上王服喪而招魂祭之者昭載史乘爲世人之所共知至於先生樹立之由於所學之正者知者甚解今以其實記而攷之先生與梅月堂金先生迹同志合而聞其毁形爲緇則論之以失於中正再從弟遯壑公亦爲知己而著述詩文則以書戒之見識卓越論議正大有非徒尙志節者所可見得所可議到惜乎以其學之得其道立言著書則其嘉惠後學者必多矣而遭時不幸一意沈晦故無所傳於後只賴此數段而想像其萬一嗚呼悲夫雖然文忠公淵齋宋先生嘗稱先生以求仁得仁百世攸仰則豈非先生之子雲堯夫而爲百世公案耶先生之祠在興陽 正廟壬寅始創於雲谷旋移於齋洞見毁於高宗戊辰之大同撤院旋蒙勿毁之 命然已無及而因事力未逮亦未重建公議之齎鬱久矣去丙申安公思淳氏詢議於遠近士林復設於首聖山下石峴視舊而大其規故用舊額而改祠爲院春秋行舍菜之禮惟是前日則官助享需今日則不見其例故儀物猶未盡於是設一契以爲需用之方而名曰景慕案已成宋運會朴魯畯申學植丁敏秀及高在碩奇老章洪錫憙梁壬承等遣柳誼錫朴壽烈示余以安公所錄顚末而請序其首余之蔑裂其何敢當然彝衷攸在素有慕於先生之學問節義又有感於諸君子之有此盛擧有此措劃謹爲之說曰諸君子之景慕先生誠深且切矣然若或以其節義而已則不可曰盡景而慕之之道也必也學先生之所學以之立其身以之處乎世終至於求仁得仁然後方可謂盡其實而享儀之永久不廢可以次第言之矣若其契之出納潤殖諸君子當盡其要故不容贅說也云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跋(星州李栢淳) 今古王室之變斑斑見於史策而類皆發於同氣切近之親其禍或至於焚蕩廊廟殲盡忠良而創巨痛久有使後之人掩卷太息而愴悢者焉嗚呼如李氏朝端宗之變尤其大者也一則勒禪二則降封三則遷錮四則迫死其事酷其禍慘所以激忠志之士之心尤甚如死綏六臣之忠尙矣其存視息而秉節不屈矢死自靖者亦多其人若世所稱生六臣之外如西齋先生宋忠剛公其秉心持節固亦何遜於生六臣使之在朝則所謂死六者亦可以爲七矣公當內禪時方任鎭撫湖南聞報痛憤其復命不于朝而于寧越後承凶音又與梅月諸公招魂祭于東鶴寺削迹宦途遯居海澨含恤飮泣自處以遺臣而終其身自朝論之歸正而莊陵位號之復也抑廢諸公次第伸雪加之以褒贈于是乎忠剛公亦躋享於東鶴祠又自館學發建祠之議湖南士林乃就同郡雲嵐山下建祠額以雲谷祠及正祖朝宣諡別建祠宇於馬輪之西山亭址而移安之名曰齋洞祠至憲宗丙午由華陽莘菴諸書院及館學通文幷躋梅月堂金淸簡公于祠改額曰西洞祠至鮮季國步艱難雲爺秉政惡世儒立院之濫而痛加梳櫛十存一二往往及於不當及者如忠剛淸簡所侑西洞祠而亦不得免焉雖然爲其忠義卓絶而服人之深也旋下勿毁之命而業已撤之事難卒復衆情久鬱至光復後丙申乃復建祠于齋洞之南石峴改額以齋洞書院者於今有年矣惟爲其創於忠剛之後昆也復未及於淸簡而其所從享十數位皆忠剛之後也至壬戌春諸儒以有違於初創之義慊焉追造淸簡祠板而東西齊腏於是乎衆情洽然而忠剛後之以孝躋配四位則分出之別享於東祠忠剛後孫璟燮氏賢勞特多粤明年癸亥又懼院蹟之失徵於來後也使忠剛後孫東圻氏蒐輯院之前後文字及起廢顚末而爲誌使申肅雨宋基旭宋基倫諸公來徵卷尾之辭於余曰將刊而頒矣余辭不敢再三而終不之許遂受而卒業則首以至尊之絲綸而列錄祠制奉安告祝及起祠顚末諸家之記題讚頌歌詠之作以至歷歲祭員獻誠名單凡關是院之文字無遺咸蒐編爲一卷嗚呼院誌之不單存而廣其部帙不惟爲備萬一於日後亦所以鼓發世人忠孝之心於滔滔之際也是豈可以已哉旣不可辭爲書如此以寓景仰之忱云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牛山祠全景圖 牛山祠全景圖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牛山祠略圖 牛山祠略圖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目錄 目錄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官 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執禮○工祝○陳設○司尊○奉香○奉爐○奉酌○奠酌○贊引○贊唱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享祀儀節 前期三日獻官以下入齋【獻官有官則公服無官則儒巾黑團領執事以下同】前一日掌議率執事者掃除祠之內外設獻官位於堂下北面諸執事位於其後諸生位於其後皆北向西上設飮福位於堂上前楹外近東西向○設獻官以下門外位重行北面西上○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瘞坎在祠之西南】○設祝版於正位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祠宇之圖 祠宇之圖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服 團領【黑色五玉色八】○帶【十三組】○儒巾【三十件】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祭官錄 丁亥九月七日 奉安獻 官 金成九 羅州人告 由 徐永鍾 利川人同日 常享初獻官 朴義和 務安人亞獻官 柳漢烈 文化人終獻官 宋祥燮 碣山人陳 設 丁允善 靈城人高光旻 長興人執 禮 崔炳純 水原人奠 爵 吳泰洙 樂安人張孟祚 仁同人典 祝 裵宗大 達城人奉 香 徐武烈 利川人奉 爐 梁在煥 濟州人司 尊 趙致衡 漢陽人林元澤 羅州人奠 爵 朴允德 密陽人玉致鍊 宜寧人戊子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羅鍾奎 羅州人亞獻官 徐武烈 利川人終獻官 裵鍾會 達城人陳 設 鄭仁勉 羅州人趙致衡 漢陽人林鍾植 羅州人執 禮 金容伯 光山人奠 爵 趙鍾潤 漢陽人典 祝 朴學周 務安人奉 香 崔炳洪 水原人奉 爐 高濟弘 長興人司 尊 吳宗根 樂安人金禹福 羅州人奉 爵 金禹慶 羅州人奠 爵 金權九 羅州人掌 儀 朴琮相 務安人己丑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高光旻 長興人亞獻官 崔潤九 水原人終獻官 吳均培 海州人陳 設 柳在午 文化人執 禮 朴錫奎 務安人典 祝 林鍾植 羅州人奉 香 吳公巖 樂安人奉 爐 金宗錫 羅州人司 尊 金禹苾 羅州人金貴衡 羅州人奉 爵 金禹尙 羅州人奠 爵 金禹彬 羅州人掌 議〖儀〗 朴顯麟 務安人庚寅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林鍾秀 羅州人亞獻官 崔炳純 水原人終獻官 金權九 羅州人陳設官 金種九 羅州人執 禮 崔炳日 水原人典 祝 崔正休 水原人司 尊 金琪衡 羅州人奉 香 金禹尙 羅州人奉 爐 吳奇巖 樂安人奠 爵 金鍾錫 羅州人掌 儀 金禹福 羅州人辛卯九月四日 享祀初獻官 奇宇燮 幸州人亞獻官 徐秉眞 利川人終獻官 玉致元 宜寧人奉 香 崔炳洪 水原人奉 爐 林鍾植 羅州人司 尊 朴庸圭 務安人陳 設 高光淳 長興人執 禮 朴炳䖍 務安人典 祝 鄭龍熙 溫陽人奉 爵奠 爵 金天鐸 羅州人掌 議〖儀〗 柳在千 文化人壬辰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羅釘均 羅州人亞獻官 朴琮相 務安人終獻官 林舜澤 羅州人陳 設 朴炫豐 務安人執 禮 高光允 長興人典 祝 宋基采 礪山人奉 香 朴兌相 務安人奉 爐 金權九 羅州人司 尊 金吉鳳 羅州人奉 爵 金洪九 羅州人奠 爵 高光旻 長?人掌 議〖儀〗 崔炳日 隋城人癸巳九月六日 享祀初獻官 朴淇禹 矝安人亞獻官 羅燾琪 羅州人終獻官 丁正秀 靈城人陳 設 崔炳洪 隋城人執 禮 裵熹洙 逹城人典 祝 高在祚 長興人奉 香 徐炳翰 利川人奉 爐 柳在玉 文化人司 尊 宋基釆 礪山人奉 爵 朴炳度 務安人奠 爵 裵養洙 達城人掌 儀 丁洙燁 靈城人甲午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金禹植 羅州人亞獻官 裵元基 達城人終獻官 白亨春 水原人陳 設 朴錫奎 務安人執 禮 徐炳奎 利川人典 祀 奇達衍 幸州人奉 香 姜大憲 晉州人奉 爐 柳在晟 文化人司 尊 崔炳鍾 隋城人奉 爵 徐長洙 利川人奠 爵 裵利權 達城人掌 儀 高光旻 長興人乙未九月八日 享祀初獻官 朴然興 務安人亞獻官 李仁宇 全州人終獻官 裵晶奕 達城人陳 設 徐勳相 利川人執 禮 李昌憲 咸平人奠 爵 白成華 水原人典 祝 鄭義均 慶州人奉 香 朴炳宇 務安人奉 爐 金鍾煥 羅州人司 尊 柳在玉 文化人奉 爵 金禹煥 羅州人掌 儀 崔炳純 隋城人丙申九月 日 享祀初獻官 高光順 長興人亞獻官 尹柱碩 坡平人終獻官 梁泰辰 南原人陳 設 裵利基 逹城人執 禮 宋基采 礪山人典 祝 崔潤煥 慶州人奉 香 趙大衡 漢陽人奉 爐 崔元周 隋城人司 尊 柳在玉 文化人奉 爵 鄭逸朝 慶州人奠 爵 朴炳郁 務安人掌 儀 徐武烈 利川人丁酉九月十日 享祀初獻官 朴炳局 務安人亞獻官 金東澤 善山人終獻官 裵鍾明 逹城人陳 設 鄭仁勉 羅州人執 禮 吳補敎 羅州人典 祝 徐庚官 利川人奉 香 朴尙主 務安人奉 爐 金禹煥 羅州人司 尊 鄭光鎬 羅州人奉 爵 裵錫宗 達城人奠 爵 裵熹洙 達城人掌 儀 趙致衡 漢陽人戊戌九月五日 享祀初獻官 徐琪鼎 利川人亞獻官 裵桂山 逹城人終獻官 崔成植 全州人陳 設 李宣雨 全州人司 尊 李泰喜 慶州人奉 爵 金綺千 羅州人執 禮 趙炳郁 漢陽人典 祝 李相俊 慶州人奉 香 朴福容 密陽人奉 爐 裵泳仁 達城人奠 爵 朴學周 務安人掌 儀 柳在千 文化人己亥九月一日 享祀初獻官 朴萬善 密陽人亞獻官 朴奇柱 忠州人終獻官 崔漢孝 全州人陳 設 柳在業 文化人執 禮 朴竝載 務安人典 祝 金承模 金海人奉 香 裵在浩 逹城人奉 爐 鄭光鎬 羅州人司 尊 金仁洙 羅州人奉 爵 金禹煥 羅州人奠 爵 金奉鐸 羅州人掌 儀 裵運浩 達城人庚子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尹奉植 坡平人亞獻官 丁公燁 靈城人終獻官 徐相五 利川人陳 設 崔炳日 隨城人執 禮 朴炳日 務安人典 祝 高在潤 長?人奉 香 金正鎬 金海人奉 爐 丁東圭 靈城人司 尊 柳在玉 文化人奉 爵 裵燾洙 達城人奠 爵 金琪衡 羅州人掌 儀 朴桂和 務安人辛丑九月二日 享祀初獻官 朴泳載 務安人亞獻官 林允洪 善山人終獻官 裵鍾雲 達城人陳 設 金昶寛 金海人執 禮 徐漢模 利川人典 祝 丁彩聲 靈城人奉 香 朴光鮮 務安人奉 爐 裵桂實 達城人司 尊 丁海七 羅州人奉 爵 金奉鐸 羅州人奠 爵 裵錫喆 達城人掌 儀 徐相台 利川人壬寅九月八日 享祀初獻官 林鶴圭 羅州人亞獻官 玉致元 宜寧人終獻官 趙判童 漢陽人陳 設 朴錫奎 務安人執 禮 裵振秀 達城人典 祝 李東憲 咸平人奉 香 丁海鐸 羅州人奉 爐 朴光鮮 務安人司 尊 裵錫喆 達城人奉 爵 金杉鐸 羅州人奠 爵 徐基天 利川人掌 儀 柳在晟 文化人癸卯九月五日 享祀初獻官 裵鍾義 逹城人亞獻官 吳泰洙 樂安人終獻官 金洪善 人陳 設 徐翰鍾 利川人執 禮 朴容來 務安人典 祝 朴順集 務安人奉 香 金天鐸 羅州人奉 爐 金晟玉 羅州人司 尊 金猉獜 羅州人奉 爵 金錦連 羅州人奠 爵 金禹一 羅州人掌 儀 崔炳洪 隋城人甲辰九月十日 享祀初獻官 金昌鉉 金海人亞獻官 金東元 善山人終獻官 朴學周 密陽人陳 設 宋年燮 礪山人執 禮 崔喆周 隋城人典 祝 金炯奉 金海人奉 香 白共善 水原人奉 爐 朴炳來 務安人司 尊 金秉道 人奉 爵 鄭洛均 羅州人奠 爵 柳炯善 文化人掌 儀 朴錫奎 務安人乙巳九月六日 享祀初獻官 吳琪炫 和順人亞獻官 尹相植 坡平人終獻官 徐珵煥 利川人陳 設 崔治休 隋城人執 禮 丁海俊 羅州人典 祝 李載豊 咸豐人奉 香 金長鎬 金海人奉 爐 金永敦 光山人司 尊 朴錫基 務安人奉 爵 裵錫喆 達城人奠 爵 金喆衡 羅州人掌 儀 高光旻 長興人丙午九二日 享祀初獻官 玉致元 宜寧人亞獻官 鄭炳權 慶州人終獻官 鄭休先 晉州人陳 設 宋基采 礪山人執 禮 丁永寅 靈城人典 祝 裵永煥 達城人奉 香 朴燦載 務安人奉 爐 朴炳來 務安人司 尊 金大玄 羅州人奉 爵 金長鎬 金海人尊 爵 朴光鮮 務安人掌 儀 趙大衡 漢陽人丁未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炳崙 務安人亞獻官 柳在晟 文化人終獻官 丁海鐸 羅州人陳 設 金正浩 金海人執 禮 洪淳進 南陽人典 祝 丁在衍 羅州人奉 香 金禹一 羅州人奉 爐 金大玄 羅州人司 尊 玉致錬 宜寧人奉 爵 柳在鶴 文化人奠 爵 裵錫宗 達城人掌 儀 朴炳彩 務安人戊申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魯炳善 咸平人亞獻官 金永轍 廣州人終獻官 崔廣本 海州人陳 設 吳泰洙 樂安人執 禮 朴然鍾 務安人典 祝 李孟柱 全州人奉 香 柳在權 文化人奉 爐 裵檜斗 達城人司 尊 金幸奉 人奉 爵 金禹一 羅州人奠 爵 金猉獜 羅州人掌 儀 朴炳石 務安人己酉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姜大憲 晉州人亞獻官 趙桂衡 漢陽人終獻官 魯炳澤 咸平人陳 設 朴炳珷 務安人執 禮 金甲瑛 羅州人典 祝 徐在洙 利川人奉 香 金三奎 羅州人奉 爐 柳在權 文化人司 尊 金晟玉 晉州人奉 爵 姜性孝 晉州人奠 爵 姜振奎 晉州人掌 儀 宋年燮 礪山人庚戌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信和 務安人亞獻官 徐忠煥 利川人終獻官 崔炳佑 朗州人陳 設 朴燦載 務安人執 禮 李太憲 咸平人典 祝 奇悰衍 幸州人奉 香 柳在權 文化人奉 爐 魯炳澤 咸平人司 尊 姜性孝 晉州人奉 爵 金汝亮 羅州人奠 爵 朴炳識 務安人掌 儀 趙鍾潤 漢陽人辛亥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柳在復 文化人亞獻官 朴顯穆 務安人終獻官 鄭昌龍陳 設 趙鍾潤 漢陽人執 禮 林鍾培 羅州人典 祝 金亮鉉 光山人奉 香 徐載佶 利川人奉 爐 朴信萬 務安人司 尊 裵在海 達城人奉 爵 金載必奠 爵 趙成允 漢陽人掌 儀 宋年燮 礪山人壬子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丁奎連 羅州人亞獻官 朴學周 務妥人終獻官 金永道 光山人陳 設 宋年燮 礪山人執 禮 金工業 金海人典 祝 鄭承爕 羅州人奉 香 金達浩 密陽人奉 爐 裵錫奉 達城人司 尊 張炳氣 仁同人奉 爵 金琦文 羅州人奠 爵 金亨九 羅州人掌 儀 奇致度 幸州人癸丑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羅景洙 一老淸湖亞獻官 林永澤 夢灘東倉終獻官 姜幸奎 務安高節陳 設 宋年燮 務安高節執 禮 徐仁楠 咸平光山典 祝 鄭文炫 玄慶平山奉 香 金元九 靈巖司 尊 朴炳益 務安高節奉 爵 徐炳烈 夢灘大崎奉 爐 裵千洙 淸溪台峯奠 爵 朴炳禹 務安鉢山贊 引 鄭樂彬 玄慶平林掌 儀 朴炳度 務安鉢山甲寅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洪洙 玄慶玄化亞獻官 魯炳韶終獻官 金昌憲執 禮 吳在正典 祝 朴炫升奉 香 徐炳雲奉 爐 崔洋琪司 尊 尹貴重奉 爵 裵順道奠 爵 徐官錫賛 引 高鍾錫掌 儀 金永敦乙卯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吳周泳亞獻官 柳在權終獻官 崔炳善陳 設 丁海俊執 禮 魏啓道典 祝 朴錫道奉 香 尹貴重奉 爐 徐官錫奠 爵 禹明善司 尊 金炳哲奉 爵 崔大周贊 引 朴大奎司 儀 丁永寅丙辰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文奉根 南平人亞獻官 金容植 金海人終獻官 丁海尙 羅州人陳 設 趙成春 漢陽人執 禮 吳孝烈 羅州人祝 官 朴泰龍 宻陽人奉 香 田龍吉 潭陽人奉 爐 崔淳龍 全州人司 尊 朴大奎 務安人奉 爵 丁正南 全州人奠 爵 鄭休先 晉州人贊 引 金亮鉉 光山人司 儀 裵又烈 逹城人乙巳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金南星 金海人亞獻官 李星圭 陽城人終獻官 徐南琪 利川人陳 設 崔炳善 朗州人執 禮 朴暢來 務安人典 祝 金淳祥 金海人奉 香 朴然貴 務安人奉 爐 金在豊 光山人奉 爵 文成實 南平人奠 爵 鄭休先 晉州人贊 引 金亮鉉 光山人司 儀 朴寅培 務安人司 尊 金善浩 光山人戊午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李相性 慶州人亞獻官 吳世德 海州人終獻官 金桂洙 光山人陳 設 朴炳禹 務安人執 禮 李學庸 完山人典 祝 金珍學 光山人奉 香 朴錫烈 務安人奉 爐 裵永基 達城人司 尊 裵錫宇 達城人奉 爵 金亮鉉 光山人奠 爵 朴炳律 務安人贊 引 朴寅培 務安人司 儀 金大鉉 光山人己未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金泳敦 光山人亞獻官 柳在玉 文化人終獻官 朴漢喆 務安人陳 設 奇正度 幸州人執 禮 朴寅培 務安人典 祝 丁千一 羅州人奉 香 高官柱 長?人奉 爐 張周元 仁同人司 尊 金珍學 光山人奉 爵 裵福滿 達城人奠 爵 朴鍾煥 務安人司 儀 趙權衡 漢陽人庚申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金容九 光山人亞獻官 姜奉善 晉州人終獻官 裵判守 逹城人陳 設 朴炳禹 務安人執 禮 金亮鉉 光山人典 祝 李正日 全州人奉 香 金廣中 光山人奉 爐 朴一根 務安人司 尊 金元衡 羅州人奉 爵 朴錫烈 務安人尊 爵 張周元 仁同人賛 引 朴炫升 務安人司 儀 丁永寅 靈城人辛酉十一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金在雄 清州人亞憲官 權析鎬 安東人終獻官 吳在正 成陽人陳 設 趙利衡 漢陽人執 禮 朴炫升 務安人典 祝 金 勇 光山人奉 香 朴炳玹 務安人奉 爐 金昌根 金海人司 尊 裵禧鎭 達城人奉 爵 朴一根 務安人奠 爵 金善浩 光山人贊 引 朴大奎 務安人壬戌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徐仁楠 利川人亞獻官 裵太春 逹城人終獻官 丁龍文 靈城人陳 設 朴寅培 務安人執 禮 朴信萬 務安人典 祝 高官柱 長興人奉 香 朴鉉碩 務安人奉 爐 李啓善 咸平人司 尊 鄭永春 羅州人奉 爵 朴範載 務安人奠 爵 朴相洙 務安人贊 引 金亮鉉 光山人癸亥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福容 密陽人亞獻官 高鍾錫 長?人終獻官 朴炳禹 務安人陳 設 丁龍文 靈城人執 禮 尹哲夏典 祝 姜振遠 晉州人奉 香 具然基 綾城人奉 爐 朴貴載 務安人司 尊 金昺在 羅州人奉 爵 髙德柱 長興人奠 爵 朴一根 務安人贊 引 朴炫升 務安人甲子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林潤澤 羅州人亞獻官 丁台鍾 羅州人終獻官 朴泰和 武安人陳 設 禹明喜 丹陽人執 禮 丁龍文 靈城人典 祝 朴錫烈 務安人奉 香 徐車根 利川人奉 爐 朴顯植 務安人司 尊 金昺在 羅州人奉 爵 趙在析 漢陽人尊 爵 金善浩 光山人贊 引 朴炫升 務安人乙丑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善培 密陽人亞獻官 裵判守 逹城人終獻官 朴鉉碩 務安人陳 設 朴炳來 務安人執 禮 朴元均 咸陽人典 祝 趙在析 漢陽人奉 香 徐玉鉉 利川人奉 爐 金載又 羅州人司 尊 金載述 羅州人奉 爵 奇老植 幸州人奠 爵 朴錫道 務安人贊 引 金亮鉉 光山人丙寅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來寛 務安人亞獻官 金善基終獻官 徐仁根 利川人陳 設 鄭錦南 溫陽人執 禮 朴炳述 務安人典 祝 奇老植 幸州人奉 香 鄭正炫 溫陽人奉 爐 張周元 仁同人司 尊 金炳魯 羅州人奉 爵 朴一根 務安人奠 爵 徐燾舜 利川人贊 引 李茂鮮 陽城人丁卯九月七日 享祀初獻官 朴信得 務安人亞獻官 徐相文 利川人終獻官 朴太憲 咸平人陳 設 朴炫升 務安人執 禮 李滿信 全州人典 祝 朴熙鳯 務安人奉 香 金昌鉉 光山人奉 爐 朴相洙 務安人司 尊 金三用 羅州人奉 爵 朴仲載 務安人奠 爵 朴錫魯 務安人贊 引 金亮鉉 光山人

상세정보
저자 :
유형 :
고전적
유형분류 :
기타

奉安時寄贈芳名錄 姓名 金額 住所柄山祠 金五百圓 綿城清川祠 金六百圓 清溪桃山祠 金壹百圓 望雲忠孝壇 金壹百圓 同文化柳氏門中 金參百圓 清溪漢陽趙氏門中 金貳百圓 竹田利川徐氏門中 金參百圓 咸平嚴多羅州丁氏門中 金五百圓 淸溪江亭羅州丁氏門中 金參百圓 良將竹山安氏門中 金貳百圓 沙川姓名 金額 住所坡平尹氏門中 金貳百圓 咸平黑山利川徐氏門中 金六百圓 東南派靈城丁氏門中 金貳百圓 玄慶咸陽朴門中 金五百圓 徳巖羅州鄭氏門中 金貳百圓 沙川羅州吳氏門中 金五百圓 基洞逹城裵氏門中 金參百圓 淸溪三龍光山金氏門中 金參百圓 咸平長交仁同張氏門中 金壹仟圓 九山全州李氏門中 金貳百圓 咸平花溪羅州丁氏門中 金參百圓 一老樂安吳氏門中 金貳百圓 猪頭礪山宋氏門中 金參百圓 綿城羅州林氏門中 金五百圓 咸平羅州丁氏門中 金參百圓 淸溪九老漢陽趙氏門中 金參百圓 星巖水原崔氏門中 金五百圓 仁坪海州吳氏門中 金貮百圓 一老龍山咸平魯氏門中 金貳百圓 花山羅州林氏門中 金參百圓 梨山全州李氏門中 金貳百圓 東山李鳳錫 金壹百圓 咸平仁同張氏門中 金參百圓 馬山長澤高氏門中 金貳百圓 綿城光山金氏門中 金貳百圓 綿城密陽朴氏門中 金參百圓 花山濟州梁氏門中 金四百圓 徳巖宜寧玉氏門中 金五百圓 社洞全州李氏門中 金參百圓 一老鐵道保線區 金四百圓 九山新韓公杜 金參百圓 綿城朴義和 金壹百圓 玄慶柳溪烈 金壹百圓 淸溪金秀光 金貳圖圓 二老宋祥燮 金壹百圓 綿城丁允善 金壹百圓 玄慶朴祥運 金壹百圓 玄慶朴馹相 金壹百圓 玄慶崔炳純 金壹百圓 仁坪柳在午 金壹百圓 清溪李在煥 金貳百圓 斗巖朴柱順 金貮百圓 德巖崔治休 金五百圓 仁坪吳宗根 金壹百圓 猪頭金甲童 金壹百圓 清溪朴炳仁 金壹百圓 清溪金圭文 金參百圓 玄慶姜熙? 金貳百圓 海際任東宣 金貳百圓 海際林鍾南 金壹百圓 咸平羅采煥 金壹百圓 綿城高在祚 金壹百圓 玄慶李長壽 金壹百圓 沙川趙景老 金壹百圓 竹田趙鍾潤 金壹百圓 竹田朴柱順 金五拾圓 德巖朴炳壽 金五拾圓 德巖林鍾寧 金壹百圓 咸平朴車奉 金壹百圓 清溪權龍氣 金壹百五拾圓 德巖林炳河 金壹百圓 茶山朴恒守 金壹百圓 咸平裵鍾大 金貳百圓 咸平李泰炯 金壹百圓 沙川裵化振 金壹百圓 清溪徐昌煥 金五拾圓 花山朴大奉 金五拾圓 德巖丁奎鳳 金貳百圓 清溪丁斗鎭 金貳百圓 清溪金昌壽 金壹百圓 望雲朴大福 金五拾圓 徳巖丁在九 金五拾圓 社洞朴周元 金壹百圓 斗巖玉致休 金壹百圓 社洞玉致化 金壹百圓 社洞玉采鎬 金壹百圓 社洞丁武甲 金壹百圓 社洞趙仁壽 金壹百圓 竹田崔順休 金壹百圓 斗巖梁鳳錫 金參百圓 松谷金善一 金壹百圖 咸平裵振秀 金壹百圓 淸溪金孝三 金壹百圓 基洞徐重煥 金五拾圓 官運洞玉致亨 金五拾圓 社洞金漢洪 金壹百圓 大峙李雨一 金壹百圓 七絃金德凡 金五拾圓 七絃李成圭 金五拾圓 咸平金光玉 金壹百圓 咸平金浩澤 金壹百圓 望雲千相準 金壹百圓 望雲林致圭 金壹百圓 鳳山高濟弘 金四百圓 鶴山裵鍾會 金壹百圓 淸溪裵利基 金壹百圓 淸溪裵吉秀 金壹百圓 清溪李昌善 金壹百圓 海際裵判基 金壹百圓 咸平裵玉洙 金壹百圓 光山裵錫元 金壹百圓 一老李京葉 金壹百圓 羅州張聖化 金五拾圓 清溪張洛錫 金壹百圓 咸平張文賢 金壹百圓 一老朴良根 金壹百圓 樂谷徐章煥 金壹百圓 咸平張錫漢 金壹百圓 咸平鄭奉柱 金壹百圓 花山姜大福 金貳百圓 星巖徐在一 金壹百圓 星巖徐基述 金壹百圓 南川徐台炫 金壹百圓 清溪朴亨相 金壹百圓 綿城朴民和 金壹百圓 歸鶴林允洪 金壹百圓 唐湖徐相台 金壹百圓 淸水洞徐承鍾 金壹百圓 老松張權會 金壹百圓 茶山申士允 金五拾圓 清溪金明鉉 金壹百圓 淸溪金致先 金壹百圓 咸平林炳來 金壹百圓 新興洞鄭元柱 金壹百圓 花山金成大 金壹百圓 玄慶丁長錄 金壹百圓 玄慶丁洪烈 金壹百圓 玄慶徐勳相 金壹百圓 大峙鄭大? 金參百圓 沙川丁坤鎭 金貳百圓 清溪徐公集 金五拾圓 老松徐錫鍾 金五拾圓 老松徐相五 金五拾圓 老松徐雲鍾 金壹百圓 南川徐得煥 金五拾圓 花山徐炳奎 金壹百圓 大峙尹淸一 金五拾圓 咸平金商律 金壹百圓 咸平金大淑 金壹百圓 咸平吳㤗洙 金壹百圓 猪頭安亨天 金五拾圓 一老徐城熙 金壹百圓 一老徐圭根 金壹百圓 大峙徐武烈 金壹百圓 花山同人 酒壹樽徐炳翰 金壹百圓 大峙鄭炳弘 金壹百圓 咸平金右鉉 金壹百圓 咸平吳奉根 金貳百圓 猪頭吳舜相 金壹百圓 猪頭吳允根 金壹百圓 猪頭丁大元 金四拾圓 歸鶴裵弘洙 金壹百圓 清溪裵大一 金壹百圓 清溪朴龍來 金壹百圓 綿城鄭遇鎰 金貳百圓 清溪朴載龍 金壹百圓 一老李彩和 金四拾圓 玄慶吳明殷 金五拾圓 淸水洞張鳳會 金壹百圓 九山張仁會 金壹百圓 九山徐炯善 金壹百圓 大峙徐勳英 金壹百圓 大峙徐良福 金壹百圓 南川庾東鎭 金五拾圓 一老吳公巖 金壹百圓 猪頭張錫萍 金壹百圓 九山張錫淇 金壹百圓 九山吳炯根 金壹百圓 梨山羅浩成 金壹百圖 咸平羅東鉉 金壹百圓 咸平李宣雨 金壹百圓 咸平李仁雨 金壹百圓 咸平丁益先 金壹百圓 咸平丁燦文 金壹百圓 咸平丁在奎 金壹百圓 咸平丁永淑 金壹百圓 咸平丁自鉉 金壹百圓 咸平尹錫英 金壹百圓 歸鶴宋年燮 金壹百圓 綿城朴仁載 金壹百圓 玄慶鄭良冕 金壹百圓 咸平朴在厚 金壹百圓 綿城任龍化 金五拾圓 玄慶崔明瑞 金壹百圓 玄慶崔宰植 金壹百圓 玄慶朴淇新 金参參拾圓 綿城金玉民 金壹百圓 海際裵炳裘 金壹百圓 清溪朴淇容 金壹百圓 清溪鄭龍熈 金壹百圓 玄慶徐二煥 金壹百圓 老松亭張大軫 金壹百圓 木浦金胄一 金壹百圓 斗巖朴炳九 金五拾圓 綿城吳炳邭 金壹百圓 一老李仁午 金壹百圓 玄慶朴成圭 金壹百圓 樂谷林自成 金壹百圓 梨山林文圭 金壹百圓 梨山張孟祚 金壹百圓 馬山朴允德 金參百圓 騎龍洞尹基柱 金壹百圓 咸平徐信煥 金五拾圓 老松亭徐址善 金五拾圓 老松亭鄭炳埈 金壹百圓 沙川李永吉 金壹百圓 玄慶金在碩 金壹百圓 咸平任河一 金參百圓 月山金致鉉 金五拾圓 玄慶金玉天 金五拾圓 玄慶林京安 金壹百圓 唐湖崔炳吉 金壹百圓 彦洞琻在煥 金壹百圓 咸平朴魯貞 金壹百圓 明山羅基郁 金壹百圓 咸平金東律 金壹百圓 玄慶朴顯豐 金壹百圓 玄慶丁奎植 金壹百圓 玄慶朴顯順 金壹百圓 玄慶朴顯啓 金壹百圓 玄慶朴顯鍾 金壹百圓 玄慶張德俊 金五百圓 馬山張奉祚 金壹百圓 馬山丁益化 金五拾圓 清溪丁俊鉉 金壹百圓 淸溪高光旻 金壹百圓 綿城朴炳來 金五拾圓 玄慶梁在豐 金壹百圓 德巖金永采 金參百圓 咸平玉致元 金壹百圓 社洞金三汝 金壹百圓 社洞玉成采 金壹百圓 本村羅奉柱 金壹百圓 咸平李廷洙 金貳百圓 一老朴精淑 金貳百圓 沙川姜玟鎬 金壹仟圓 鶴橋支署金永奉 金壹仟圓 咸平警察書朴炳鉉 金五拾圓 玄慶鄭永彩 金壹百圓 咸平李奇相 金參百圓 木蒲羅鍾文 金参百圓 光州文萬錄 金參百圓 木浦金淇南 金貮百圓 二老林鍾淳 金壹百圓 梨山吳喜烈 金五拾圓 堂村朴又奉 金壹百圓 玉垂洞金得珠 金壹百圓 咸平朴連浩 金壹百圓 咸平梁奎祥 金壹百圓 咸平高光順 金壹百圓 咸平林致淑 金貳百圓 一老趙文益 金壹百圓 花山徐秉眞 金壹百圓 斗巖朴炳郁 金壹百圓 綿城梁敬汝 金壹百圓 清溪崔奇宇 金壹百圓 斗巖尹京浩 金壹百圓 沙川崔天休 金壹百圓 斗巖鄭元明 金壹百圓 斗巖鄭允吉 金壹百圓 月山吳均培 金貳百圓 望雲徐靜心 金壹百圓 老松亭林鍾會 金壹百圓 一老林祥圭 金壹百圓 一老金亮圭 金壹百圓 玄慶吳判敎 金壹百圓 基洞吳士彬 金壹百圓 九里鄭鍾華 金壹百圓 九山裵成五 金壹百圓 淸溪朴松和 金貳百圓 清溪林鍾植 金貳百圓 基洞吳亨培 金貳百圓 望雲徐奉君 金貳百圓 老松亭權龍大 金壹百圓 德巖魯炳順 金壹百圓 咸平金源台 金貳百圓 九山張敦會 金貮百圓 九山林千澤 金五拾圓 羅州林龍澤 金壹百圓 羅州林鍾淡 金五百圓 木蒲曺基凡 金壹百圓 咸平李東憲 金貳百圓 海際李光一 金貳百圓 海際李啓振 酒 壹樽 本村朴仁源 金壹百圓 一老朴士圭 金壹百圓 一老崔泰休 金貳百圓 彦洞朴鳳和 金壹百圓 本村合計一金四萬五仟參百六拾圓 酒貳樽戊子九月金用得 肉脯六斤 咸平庚寅九月金鍾九 猪肉十五斤 沙川金禹業 生梨拾五個 木村金琪衡 紅柹拾個 本村金禹植 橫栗壹升 本村吳宗根 大棗五合 猪頭金禹尙 冬魚二十五尾 本村辛卯九月金成男 肉脯四斤 咸平金齊衡 肉脯四斤 茶山金禹植 魚脯二十尾 本村金禹福 大棗壹升 本村金舜衡 橫栗壹升 龍山金奉炫 生梨林檎各拾個 木蒲金善九 洋燭壹匣 本村金琪衡 甘柹拾八個 本村崔治休 銀杏壹升 仁坪金禹淑 鹿醢貳升 本村金天鐸 金五仟圜 望雲壬辰九月金奉炫 金貳萬參仟圜 木蒲銀杏一斤趙壽男 金五萬圜 竹田羅州金氏古布門中 金參萬圜 咸平金禹植 金壹萬圜 本村癸巳九月金齊衡 肉脯拾斤 茶山金猉獜 黃栗壹升 龍山崔治休 銀杏壹升 仁平朴淇禹 金壹百圜 綿城金天鐸 金壹百圜 望雲甲午九月金禹植 金貳百圜 本村金奉炫 金參百圜 木蒲白亨春 金壹百圜 淸溪金權九 甘柹 參拾個 本村金禹福 大棗 一升 本村甘柹 貳拾個金天鐸 金壹百圜 望雲乙未九月李仁宇 金壹仟圜 斗岩金猉獜 黃栗壹升 龍山

상세정보
517956
/25898
상단이동 버튼 하단이동 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