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下圖辨說 道之謂者上而形而下者謂之器子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者何。太極也。器者何。陰陽也。陰陽。氣而太極。理也。理本無形。何以謂形而上。太極。非超形。器獨立底物。只在陰陽之裏。故謂之形而上。陰者。靜而太極之軆所以立也。陽者。動而太極之用所以行也。然則只在陰陽之裏。則太極陰陽。似無甚揀別。而何以上下二字分言乎。蓋太極陰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理乘氣。而氣載理也。上下二字。含蓄無限意思。自其不離者而觀之。則道亦器。器亦道。自其不雜者而言之。則道自道。器自器。判而爲兩。不相闕涉。固不可混而爲一。尊卑無別。亦不可惟於一形字。以上下截得看了。大煞分明。非大聖人見道精密。何以說得如此。道非器。無以承載。器非道。無所發用。一上一下。動靜相須。一尊一卑。名位不亂。道譬。則天也。陽也。君也。父也。夫也。君子也。將帥也。中國也。人類也。器譬。則地也。陰也。臣也。子也。婦也。小人也。卒徒也。蠻夷也。禽獸也。理爲氣主而氣爲理役。則動靜相須。名位不亂。天始而地成。陽唱而陰隨。君令而臣恭。父敎而子孝。夫導而婦婉。君子道長而小人革面。將帥令行而卒徒服心。中國治明而蠻夷率賓。人類化行而禽獸馴從。如理不得爲主而氣機自用。則動靜相悖。名位不亂。地不順天。陰反疑陽。臣爲叛賊。子爲悖逆。婦爲反目。小人害君子。卒徒逐將帥蠻夷猾夏。禽獸逼人。其治亂向背之分。只在於道器之謹不謹如何耳。理無爲云者。無所作爲。而自然而已。其實雖似無爲。而無所不爲也。天理之流行發見。是自然而已。豈有所作爲而然哉。先賢有言曰。天地無心。而心普萬物。聖人无情。而情順萬事。此豈天地眞箇无心。而聖人眞箇無情乎。无心情。無所作爲。而自然之謂也。世之人。遂認以太極爲無用死物。而其於日用事物。所當然處。天理之發見昭著者。謂之以氣機自爾。是認子爲賦。而氣奪理位矣。若爾而天理人心。安得不日以晦蝕乎。天理人心。日以晦蝕。則三綱淪九法斁。而中國淪於戎狄。人類入於禽獸。勢固然也。噫。上下尊卑之分。可不謹乎。朱子感興詩曰。人心妙不測。出入乘氣機。此是道器之一言斷案。人心妙不測者。卽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出入乘氣機者。卽動動者所乘之機也。之謂。按語錄。三字類釋形。而上曰未有形之前。只有理而已。此言。是畢竟先有此理之謂。而於形而上下。則殊失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