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淸儒學案後【戊辰】 淸儒學案十五卷。淸之唐鏡海所編也。其規模趣旨。專爲掃除王陸。尊衛程朱而作。故於凡一代講學諸儒。品次其高下。甄敍其論議。而特致嚴於學術眞僞之辨。儘可讀也。余一閱畢。竊有所感于中者。爲之題一言曰。夫天有陽必有陰。故時有晝夜寒暑之不同。世有治亂興衰之不常。而道學亦與之明且晦焉。然道在天。故天不變。道亦不變。學在人。故人之知見各殊。而學隨以變。蓋自三代以前。聖人在上。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學術爲天下一。後世不然。各以已意爲學。如孔子之大聖出。而異端踵而起。孟子作而楊墨告莊橫行於世。程子朱子之時。而蘇氏陸氏。競以其禪佛之學而亂之。逮明姚江王氏遙承陸氏之緖。而顯排程朱之敎。敎人以致良知爲主。謂吾心自有天則。不當支離而求諸事物。學者喜其徑之捷。而可以自便其私也。則羣焉趨之。踰閑蕩檢。縱恣無忌。見有能尊信洛閩講究問學者。輒譁然攻之。不使之存也。學術之變於是乎極。而明之天下。寖以亡矣。滿淸之興。乃能崇獎正學。巫變士趨。尊奉朱子而躋祔十哲之次。誠前代所未有也。于斯時也。理學名儒如陸稼書張楊園陸桴亭顧亭林之徒。後先倡繼。痛闢姚江之謬。壹掃諸儒之陋。而海內之士聞風興起。相與輔翼之。啓迪人心。昌明世運。夫然後孔孟程朱之道。炳烺於世。吁。何其盛也。陰陽邪正之迭爲勝負。雖曰無常。而向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亦可驗已。噫。夷狄之入主中國。自古未嘗無也。而率皆不數世旋亡。蒙元其最久者。而亦未百年矣。而滿淸則至二百六十八年而後亡。其非崇獎正學之效歟。則卽此以觀之。雖以中華之貴。而從邪道則促其亡。夷狄之卑。而崇正學則延其祚。正主世道者之所當鑑戒者也。所可疑者。以其士大夫之賢且講學者。如彼其盛也。而未聞有一人奮白簡於廟堂之上。以革其戎醜之俗。而復漢官之威儀。使四萬萬華夏種族。變其薙辮而止。是則未可知也。今其三百年崇獎之餘。流風尙或未沫。江河山澤之間。必有聰慧傑特之士。講貫持循。守先而待後者矣。要欲行且遍尋。與之究聖賢之緖。談天下之事。而遠不可得。則只就前人陳跡而考論之如此。若是書之門目多繁。待訪經學之殽雜不淨。必有能辨之者。玆不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