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禹緖 吾兄自以謂天下無一可棄者。至以累幅長柬。瀉注腔血。復以所疑者。逐條垂問。如我陋劣。何以担當盛念也。然要亦各言其志耳。其曰心性曰得也云。云恐不可單以得字解明德。若尒則人物之形氣百體。亦非得於天者乎。【所得於天云者。此於身上指。其所從來而已。】其曰明德主心言而包性情言云云。眞可謂的見者。而非復前日累言之可及也。但本體與全體之說。分別太甚。恐不親貼。未知如何。氣稟與人欲云云。此可以有生之初後言也。豈可以分屬心德。如是葛藤也。【明德爲蔽於氣欲。故乃有昏昧之時。雖然。其本則卽天命之本性。其用則乃未滅之良心也。然則章句虛靈之氣與氣稟之氣。不可同日語者也。】而性之反之之云。與臆見亦相暗合也。【蘆沙有曰。明德心之尊號。又曰不犯氣不犯物云。則蓋明德雖氣也。而不可專謂之氣也。其初只是本然之善心。遂爲氣稟人欲之所拘蔽。暗而不明。此乃或問中。所謂明德不能無蔽者也。非是明德本有欠獘之可言者也。明德與心。譬之於性。猶本然之性與氣質之性。非氣質之外。別有本然之性也。亦非本然之性原有善惡者也。】且氣質一欵。反復辨論。截截有味。然正通陰陽之辨。似有可疑者。蓋流行者氣也。收藏者質也。【質者氣之宅。氣者質之主。】故有生之初。氣以賦質。有生之後。質以藏氣。【此是不可二之者。而朱子所謂氣積於質。與夫氣聚而成形者也。蓋非氣之運。則必無質之可具也。】若以正通陰陽。分屬而二之。則似有偏係。然於稟氣之時。欲細分善惡。則不可不斷以陽善陰惡也。如是看下。則吾兄之論。亦不甚誤也。采輯補闕之義。采輯程子之言。補闕如第五章補入者也。以上諸條。更加証校亟。賜開牗如何。弟本昏愚。加以孤陋因知不足以與論於此。而猶能如是者。一則不敢自敝而各陳己見。一則相爲勉厲而期至正路故也。幸恕之而更示焉。凡我同好之士。相爲切偲。期於深起。則豈非人間第一樂事乎。錫範兄同爲商確耳。比者進步大闊。其所用功跋涉莫追。雖不同槧。得隣其芳。幸莫幸焉。